對任何一個藝術門類的學習,其入門的基礎和係統的訓練都是非常重要的,都必須從每個人接觸這一藝術門類的那一刻起把正確的理念、方法、基本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完整的體係融入訓練當中。雖然是基礎的,從具體的訓練形式上來說甚至可能是零散的。但它卻不僅關係著一個初學者能否正確地理解和認識該藝術門類的基本理論、基本特征,掌握基本的創作手段和表現方法,以及明確該藝術門類的基本理念、創作原則、應遵循的基本創作道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等。而且還關係著一個藝術工作從業者今後藝術創作的成敗,藝術水平的提高和藝術壽命的長短。因此,它的重要性在於它不僅僅隻是入門,隻是基礎,而是整個藝術創作和藝術生涯的基本功,是每一個藝術從業者走進藝術殿堂所要上的第一個台階和必經之路。古人雲:“差之毫厘,謬以千裏”,正所謂萬事開頭難。路走的正確,理念清楚,基本功紮實,方法得當,我們就能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闊步前進。播音主持,作為有聲語言表達藝術,同樣具有上述特點和要求。
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有許多的播音員和主持人,特別是一些初學者,對於基礎的訓練往往存在一些模糊認識。他們雖然也知道訓練的重要性,卻不知從何入手去練;他們有的人雖然每天也在練,卻不知要練些什麼,練的目的是什麼,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因而在訓練上隨意性、盲目性很大,常常事倍功半。或者是單純從技巧的角度出發去練,忽略了態度、情感、審美等因素,難免徒有其表。特別是基礎訓練單調、枯燥、乏味、周期長,不能收立竿見影之成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失去信心,使訓練流於形式,自欺欺人。
由此可見,一個好的基礎訓練方案,對於初學者和從業者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同時也表明,要想編輯一部切實可行的、切合實際的入門訓練手冊也具有相當的難度。
編寫播音主持業務的訓練教材,至少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一是訓練內容的完整性和係統性。
播音主持有聲語言表達是一個大的係統,它由發聲、語音、語言表達技巧以及新聞語體、文學語體等不同方麵的若幹子係統構成。每個子係統既相對獨立,又與其他子係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相互交叉、相互作用。一方麵,應將各個子係統完整、清晰的內容體係及要點,清楚地展現在訓練的各個環節當中,使初學者從入門開始就能了解和掌握一個完整的係統和係統內各部分之間的內在、有機的聯係及相互作用。另一方麵,應將各個子係統之間的相互關係交代清楚,將各個子係統之間內容的相互銜接、交叉、融合、遞進和相互作用交代清楚。還有一個方麵就是,應將各個子係統在大係統中的地位、作用講解清楚,分清主次。
二是訓練內容的科學性。
第一體現在我們的訓練要符合事物自身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從訓練內容先後次序的安排、難易程度的把握、訓練量的增減等都要遵循其自身發展規律和特點。第二體現在我們因勢利導的主導作用。訓練中,我們不可能跨越其中的某一個環節,但我們卻可以通過科學安排,主觀努力來縮短每一個環節的學習過程。第三要講究訓練的效率和效果。訓練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既要有序又要有效,盡可能變單一訓練為組合訓練,變單項訓練為綜合訓練,從而提高訓練的效率。
三是訓練內容的針對性和豐富性。
首先,每一部分訓練材料的選擇,每一個訓練內容的安排,都應有明確的目的和針對性,而不是簡單的詞組、段落、篇章等的堆砌。必須根據具體的、不同的內容和問題,選擇、安排不同的訓練材料和內容。每一個訓練針對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目的,一定要明確。這樣我們的訓練才能目的明確,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第二,訓練內容要緊密結合實際,在注重經典性的同時體現時代精神和特色。第三,注重訓練內容的豐富性。有聲語言表達是一個鮮活的過程,有聲語言表達的學習也應該是一個愉快的過程,要把單調、枯燥、乏味的訓練,通過多姿多彩的內容變得豐富、有趣,既解決了問題,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
結合當前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在訓練教材的編寫中,在今後的學習和訓練中,還應強調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一是情感要貫穿訓練的始終。
從一開始就要發有情之聲,傳有情之意。如果說發聲、語音、表達技巧等解決的是有聲語言表達的形式問題、技術問題的話,那麼情感所要解決的是有聲語言表達的神韻和靈魂問題。有情感,我們的表達就充滿生命的活力,就能吸引人、感染人。沒有情感,我們的表達就成為沒有靈魂的空殼。有人這樣說:“聲音的美必須蘊含著豐富的感情色彩,而豐富的感情色彩隻有通過語言才可能得到準確生動的體現。這樣聲音的訓練最終必須以表現語言的情感為目的,才可能獲得真正具有藝術價值的聲音美。”
二是訓練中應貫穿審美的要求。
和所有的藝術形式一樣,播音主持有聲語言表達同樣要以創造和傳播美為己任。播音主持的美表現在聲音的美,韻律的美,情感的美,意境的美,思想的美等等許多方麵。因此,從張嘴發聲開始,到具體播出主持節目,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一個詞還是一首詩,無論是一篇稿件還是一次節目,處處都應充滿對美的追求。在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作為教師對學生應有審美要求,作為學生對自己要有審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