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後記(1 / 1)

鄧小平說過,“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在一次會議上,習主席引用了這句話,強調“軍隊的樣子”就是要堅決聽黨指揮,要能打仗、打勝仗,要保持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兵是軍隊最基本的構成,是最具活力的一分子。兵怎麼樣,軍隊便怎麼樣。千千萬萬士兵的模樣共同塑造了軍隊的樣子。

我原本是大山溝裏一名普通的炮兵,與戰友們共同生活、共同訓練多年,認識了解了許許多多五光十色繽紛如山間寶石一般的“兵樣”;從山溝裏一步步走出來之後,我也從未離開部隊這個溫暖的集體。在《基層建設》雜誌社任職時,我負責編輯“帶兵中的事與理”欄目,幾年時間陸續刊發了近百篇文章。2007年12月,欄目文章結集為《老兵說事》,由長征出版社作為“基層官兵口袋書”係列之一出版,可以說是新時期各種“兵樣”的一次集體亮相。書不暢銷,但細水長流,長銷不衰,書的電子版在網上的點擊率也頗高。每次到書店,看到小小一冊、厚厚一疊,像小花一樣羞澀地綻放於書架一角,想象著戰士們在書的冊頁間可親可愛可敬的模樣,敝帚自珍的同時心中也倍感溫暖。

十年磨一劍。近年來,崗位雖幾經變換,但對《老兵說事》一直放不下,心中掛念著一個個活潑的“兵樣”,懷想著一件件生動的“兵事兵理”,對帶兵愛兵寫兵記兵則更是一直情有獨鍾,不敢有絲毫懈怠。工作之餘,圍繞如何帶好新時期的兵,從當兵生活、帶兵實踐、工作方法等方麵,進行了一些補充采訪,做了一些研究思考;從數百冊軍事書籍中,汲取了關於古今中外用兵、練兵之道的一些經典故事、警句格言的精華,對《老兵說事》中的文章進行了豐富、補充、發展、完善,在體例和格式上作了一些調整以便於閱讀。

《辭海》釋:“樣,模樣,榜樣。”《北史·宇文愷傳》:“愷博考群籍,為明堂圖樣奏之。”史載,宋初挑選強壯士卒,分送各地,作招募禁兵的標準,稱作“兵樣”。曆史的兵樣,現實的兵樣,生動鮮活的兵樣,冷峻抽象的兵樣,交相輝映成《兵樣》。本書中的每一篇都來自於當兵人講述的原生態故事,帶兵者體悟的接地氣心經,傳承著當好兵做好人的血性基因,蘊藏著帶好兵打勝仗的千古密碼。如果說《老兵說事》是一棵小樹苗,經過多年的成長,如今它終於有點兒生機勃勃的模樣了,雖不枝繁葉茂,但也有了些許的果實,我期望它能夠豐富或者點綴當兵人的生活!

撰寫本書時,曾參閱了大量報刊資料及專家、學者、教授的有關專著、編著、譯著,謹向有關著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真誠地希望本書能為廣大愛軍報國的讀者提供更多正能量;為咱當兵的人能打仗、打勝仗提供一些參考借鑒;為帶兵人知兵愛兵提供一些啟發思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強軍夢、強國夢,添一塊磚,增一片瓦!

是為後記。

作者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