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被稱為“大數據元年”。2013年3月5日,人大代表、安徽移動總經理鄭傑在全國兩會上提出關於將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構建“數據中國”的建議。同時,中國旅美科技協會海外團體列席兩會,向政協提出署名議案《中國應當如何應對大數據挑戰》。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中關村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學習“課堂”首次搬出“紅牆”,“教員”也史無前例由企業家擔任。其間,百度CEO李彥宏向中央政治局講解了信息技術領域的前沿課題——大數據的發展情況。種種跡象表明,在寬帶化、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社交網絡、雲計算的催生下,一個大數據的時代不經意間順理成章地翩然而至。
大數據的發展現狀
國外層麵
2009年,聯合國啟動“全球脈動計劃”,借大數據推動落後地區發展。2012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把“大數據、大影響”作為重要議題。
2009年5月,美國聯邦政府宣布實施“開放政府計劃”,提出利用整體、開放的網絡平台,公開政府信息資源、工作程序和決策過程,鼓勵公眾交流和評估,增進各級政府之間及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推動政府管理向開放、協同、合作的方向邁進。作為該計劃實體的Data。gov網站同時開通,隻要不涉及隱私和國家安全的相關數據全部開放、開源。隨後,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十幾個國家也相繼建立了類似的網站來推動政府信息資源公開和利用。目前,美國倡導發起的全球開放政府數據運動,已有41個國家響應。
2012年3月29日,美國政府發布《大數據研究和發展倡議》,投資2億美元發展大數據,用以強化國土安全、轉變教育學習模式、加速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創新速度和水平。奧巴馬總統科技助理、白宮科技政策委員會(OSTP)主任霍爾德倫表示,過去聯邦政府對信息技術的研發投入有力推動了超級計算和互聯網的發展。現在聯邦政府對大數據研發的投入會提高美國的科學發現、環境與生物醫藥研究、教育和國家安全的能力。有國內財經媒體將此定義為:奧巴馬政府宣布2億美元投資大數據領域,是大數據技術從商業行為上升到國家意誌的分水嶺。
2012年5月,聯合國“全球脈動”計劃發布了《大數據開發:機遇與挑戰》報告,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積極響應。2012年7月,日本提出以電子政府、電子醫療、防災等為中心製定新ICT(信息通信技術)戰略,發布“新ICT計劃”,重點關注大數據研究和應用;2013年1月,英國政府宣布將在對地觀測、醫療衛生等大數據和節能計算技術方麵投資1.89億英鎊。
種種跡象表明,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都把大數據的發展擺到國家戰略層麵加以推動,大數據正在成為世界新的戰略資源爭奪的一個新焦點。
國內層麵
政府和科研機構開始高度關注大數據。2012年以來,中國計算機學會、中國通信學會先後成立了大數據委員會,研究大數據中的科學與工程問題,科技部的《中國雲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和工信部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等都把大數據技術作為一項重點予以支持。2012年12月,國家發改委數據分析軟件開發和服務列入專項指南;2013年科技部將大數據列入973基礎研究計劃;2013年度國家自然基金指南中,管理學部、信息學部和數理學部將大數據列入其中。2012年12月,廣東省啟動了《廣東省實施大數據戰略工作方案》;北京成立“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此外,中國科學院、複旦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相繼成立了近十個從事數據科學研究的專門機構。
數據價值鏈和產業鏈初顯端倪。百度、阿裏巴巴、大智慧等數據資源型和研發應用型企業初步湧現,並引領著數據產業的發展。2010年4月,淘寶推出“數據魔方”應用,開展基於淘寶網交易數據的分析和挖掘。2012年,華為公司推出了大數據解決方案和大數據存儲產品。
數據產業園區建設逐步展開。上海智慧島數據產業園、秦皇島開發區數據產業基地、北京國家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園、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重慶數據產業園等一批數據產業園區,在有關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正展開基礎建設和招商工作。
商業層麵
賽迪顧問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為4.5億元,預計2013—2016年行業規模將達8億—101億元,呈爆發式增長態勢。IDC也預計全球數據量將在2009—2020年增長44倍。信息量的爆發增長或將給整個IT產業的生態帶來顛覆式變化,產業鏈上各方都加緊圈地布局,掘金市場。
自2005年以來,IBM投資160億美元進行了30次與大數據有關的收購,在商業分析領域,IBM已經投入140億美元,目前擁有100個大數據項目客戶;英特爾在今年的MWC上展出了大數據領域的新成果——“Guavus大數據分析”,這個名為Guavus的應用可以用於網絡工程、營銷、客戶關懷和獲取利潤等方麵;法國電信、西班牙電信和Verizon等都成立了大數據部門,拓展運營商數據能力的商業化。
綜合分析,從IBM、EMC、Oracle、SAP等IT巨頭紛紛推出的大數據產品可以看出,這些IT巨頭幾乎搶占了搜索服務、數據庫、服務器、存儲設備、數據挖掘等價值核心環節。而國內企業受限於IT產業鏈所處的位置,普遍在數據庫、數據倉庫、商業智能等領域基礎薄弱,因此,在大數據上布局不可能如跨國企業如此全麵。
但國內相對強勢的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電信設備供應商已經開始啟動產業布局,以互聯網應用服務為切入點搶占大數據製高點。阿裏巴巴利用大數據技術提供阿裏信用貸款與淘寶數據魔方。騰訊則通過社交網絡數據挖掘打造全新營銷平台,為廣告主實現精準營銷。百度建立了百度指數、司南、風雲榜、數據研究中心、百度統計五大數據體係平台,為企業提供實時數據服務。中國移動也在大雲計劃中展開了海量數據處理、海量數據存儲、高擴展性等技術研發。華為也挺進企業數據服務市場,並已推出了基於移動終端的數據分析方案與應用。
他國如何與大數據“共舞”
大數據時代,通過互聯網、傳感器、智能終端等產生的結構化或非結構化的數據越來越多,政府作為國家和社會管理者,對這些數據擁有至高無上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數據“民主之爭”的產物之一Data。gov的誕生,是政府數據開放進程中的一個裏程碑式事件,拉開了人類社會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數據大戰”的序曲,代表了數據在社會自由流動、知識向大眾自由流動的潮流。雖然,目前中國的“數據王國”仍然存在“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但數據開放已成全球潮流,截至目前,全世界已經正式建立數據開放門戶網站的國家和地區共35個,“大數據”已開始在全球舞台上“翩翩起舞”。
美國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2009年,Data。gov在美國正式上線,按原始、地理數據和數據工具三個門類開放數據,截至2012年11月,Data。gov共開放388529項原始數據和地理數據,彙集了1264個應用程序和軟件工具、103個手機應用插件。為進一步完善Data。gov平台的功能,網站加入了數據的分級評定、高級搜索、用戶交流以及和社會交網站互動等新功能,同時,構建了OGPL平台,提供開源的政府平台代碼並允許任何城市、組織或者政府機構創建開放站點。開放的數據與開源的技術使美國的Data。gov成為彙聚社會智慧、大眾創新的聚集地,進一步激發了社會創新力。
早在2009年英國人就注意到了數據的價值,《衛報》將數據比喻為“皇冠上的明珠”,2010年1月21日英國正式發布政府數據網站Data。gov。uk,希望企業、公益組織、個人愛好者能開發出更多更好的低成本應用程序,並通過這些程序讓政府數據網站向更廣泛的一般大眾公開,讓社會變得更民主、開放、透明。2012年11月,英國政府發布新的政府數字化戰略,旨在使政府服務實現“默認數字化”,即“數字服務簡單方便,任何可以使用的用戶都會選擇數字化服務,而不能使用的用戶也不排除在外”。提供數字服務每年能為英國政府節約17億—18億英鎊。英國承諾2015年前開放有關交通運輸、天氣和健康方麵的核心公共數據庫,並將投資1000萬英鎊建立世界上首個“開放數據研究所”(Open Data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