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二十九:來自於被創造出來的智能生物(1 / 3)

蘇離走了。在時限已到之後,駱時晉的程序支持的僅此一次的通道開啟也徹底關閉了。地球大陸上,來自於域外維度的生物僅剩下第七維度軍隊以及蘭奇諾。蘭奇諾等待著冥即其的回應,沒有做任何進攻的嚐試,他已經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進行這場戰爭,也不知道勝利的彼岸此刻究竟在何方。

蘇離離開的時候,曾經因為白寂弦的呐喊而停滯了一段時間,他停下的那簡短數十秒裏,記憶如走馬燈似的在他腦海裏翻騰:這一連串的記憶中,總有一個主角伴著他所有的回憶。

伊爾威爾十三人創造的世界按照既定流程衍生的智能生物在基因上與人類大致無異。他們並非是生搬硬套的將含義灌輸給每一個個體,而是提供平台仿照著地球生物誕生的曆程讓一切自由的發展。按照人類的理解,他們做到了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情。

南極洲最後剩下的九個人都明白一個事實:隻要啟動駱時晉留下的數據空間(黑色鐵球),創造的世界將會從此毀於一旦。而那些瓦解物質的元素甚至能夠瞬間毀滅人類真實的世界——這個設備,映照著整個宇宙。

一天之後。彙報給聯合國事況及結果後,南極洲大陸的九個人啟動了駱時晉的數據空間。域外二十個世界跟隨屏幕上跳動的數據而遭遇著改變——但沒有人知道是怎樣的變化。數據空間的末尾加入了駱時晉針對該設備的自毀程序,這件人類未曾聽聞過的物質構成的設備最後分解成了漫天的白雪——那四柄武器亦然如此。九個人休整完畢離開了南極洲,各率國家軍隊征戰前線。

蘭奇諾一人之力難敵九位超人類,地球人們最擔心的事態終於發生了,他將最後一枚被運載往地球維度的反物質武器投向了白令海峽,亞洲及美洲大陸受到爆炸波動的席卷,範圍內的江山海域全都崩潰瓦解。最終,蘭奇諾這一作為點燃了九位超人類的極致憤怒,率領美洲大陸反擊的傑斐遜將之當場擊斃。餘下的各部軍隊也全員擊潰,各國根據自己的考量收編了俘虜。蘭奇諾的遺體因美國政府要求被傑斐遜帶離了戰場。聯合國內部對此並不知情,大獲全勝的喜悅衝淡了一切疑慮。反地球憲政的人們繼續著他們的言論,現在也隻有少部分人去關注了。

人們的生活再次回歸於平靜,各國政府也重獲他們應有的權利,並發表了冗長而又滿懷喜悅的講話。盡管是讓人乏味的長篇大論,但此刻的環境下針對勝利的任何正麵發言總是人們願意聽到的;大街上聚滿了歡慶的人們,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幾天前參與遊行的不少人都在其中。

聯合國最後一次代表“地球維度”頒布了廢除條約的說明書,說明書開篇就闡述了此次戰爭勝利的曆史意義,廢除的條約、說明包括了:曾經至高無上的《維度條約》,以及淩駕維度世界的“世界和平警察”稱謂。說明書一共廢除了二百四十餘項涉及維度世界整體環境和明顯有等級之分的條款。三十八國集團當日解散,聯合國主要的各國代表也陸續撤回,新的、代表了和平意義的——然而並沒有太多決策權的使者——回到了聯合國總部。

“讓我們歡慶這場勝利!”

一年之後。

南極洲大陸九個阻止了戰爭的超人類的報告被公之於眾,科學界對於其中關閉通道時的閃爍言辭極為不滿。整整一年他們都在要求九個人站出來重新發聲,九人所屬的國度政府不得不一次次重申,“望社會各界以報告內容為主。”而這九個人也再沒有登上政治舞台。傑斐遜攜帶蘭奇諾遺體回到美國還不到三個月,獲得風聲的媒體便報道了這則消息。各國政府大為不滿,要求美國政府作出讓人滿意的解釋。大團結在危機解除後徹底消散,各有考量造就的複雜局勢重新登上了政治舞台。人們從不在意下一次戰爭的來臨,畢竟每一次的臨陣團結總能讓他們度過危機——所有的,哪怕是個體乃至整個國家,人們都習慣了這樣的流程。

難得活躍在世人眼前的反地球憲政人士也隻剩寥寥數人,互聯網上依舊流傳著他們的狹窄言論,不必再左支右絀的各國政府有著充足的時間來晾曬他們,和平的環境讓那些人的獨白顯得捉襟見肘,再難有人受蠱惑了。

域外維度以曆史見證人記載為標準編譯的教科書及曆史文獻被統一廢除,在聯合國的主導下,人們開始問詢一個世紀的親曆者及找尋更為詳細的資料和日記來編撰真實的、立場中立的百年曆史。被俘虜的域外維度士兵也接受了刑期不一的處罰,有媒體詢問當這些人刑期結束後該如何安排時,相關的負責人解釋說,“我們希望他們能融入我們的世界,和人們一起享受於真正的和平環境。”

領土、尊嚴、經濟、權利等各式各樣的爭端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要點,世界格局再次恢複了以往複雜而又耐人尋味的矛盾;學者和作家們開始出書緬懷域外維度的美好,站在假象高閣中抨擊當下環境的大有人在,他們急著將自己摘出被自己定義為“愚蠢”的環境中——卻再也無法通過傳送場回到域外維度。整個世界,各方陷入了因戰後不同考量而衍生的忙碌中;似乎沒有盡頭,但卻生機勃勃。

與多業航道附近,清理海洋廢墟的各國艦船齊聚於此。在飄揚著中國旗幟的清掃船上,被視作超人類的九人再次聚在了一起,他們不約而同的來到這裏參與清掃行動。在船上一間被和煦日光沐浴的會議室裏,他們如同朋友般交談了起來。

“一年了,時間過得真快。”傑斐遜說道,“他們還在要求我修正報告內容呢,你們幾位呢?”

“差不多,”岡崎池貝說道,“按照科學界現有的理論,當時的那篇報告已盡我最大的努力了,其餘的就算真的讓我解釋我也解釋不清楚。”

“雖說是戰爭結束了,”尤裏歎息道,“但還真沒什麼實質的感受,而且現在的局勢,總覺得生活在當下比麵對外敵時更讓人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