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朝堂之上多風雨(1 / 2)

大夏皇城位於汴梁城的北部,坐北朝南。自古北邊地勢皆是高於南部,所以當初承襲楊國皇城而建的皇城建於汴梁城最高處的一處平地,隱有俯視天下之意

皇城分內城和外城,內城乃是真正的皇宮,天子妃嬪大內宦官所居之地。出了內城的城門便是各種官員辦公府衙,禦史台就處於皇城外城的東邊,自古中原禮製便是以右為尊,所以可見朝廷對於這個負有監察百官,巡視天下的監察機構的重視程度

倘若來人跨進禦史台的大門,入眼便是一個長形的廣場,周圍種著許多上了年歲如同虯龍般粗大的柏樹,古木森森,籠罩著整個禦史台的院子,這種柏樹的身子扭曲著如同虯龍一般,所以又叫九龍柏,或者說太子柏

柏樹上時常會有烏鴉停留在上邊,哇哇的叫著,這種全身漆黑的禽類本身就不是很吉利,引得禦史台也由此得了另一個名稱“烏台”,而期間依靠著長形廣場建造的一排排禦史台府衙裏的禦史們也由此在官場上得了一個“烏鴉嘴”的戲稱,畢竟這群替天家監察的官員與那烏鴉一般,都是不討喜的

禦史台設有大夫一名,雖說是正三品的官職,但是奈何有直達天聽的權利,所以禦史大夫在朝堂之上是出了名的不近人情,在某些朝中大佬看來,正三品的官職竟是比當朝一品的幾位尚書和超一品官銜的首輔都來得脾氣大,來的氣派。而禦史大夫之下還設有兩名四品官職偏下的禦史中丞,遼東王蕭衍的二子,大夏開國的第一位連中六元的狀元郎蕭恒就是其中的禦史中丞之一

當初在大朝殿上力壓大夏所有讀書人的蕭恒本是朝堂大佬都看好的角色,再加上家勢顯赫,又得了頭名狀元,未來更是不可限量,從出生之時便已經比天下許多人的起點高了太多。

雖說此子的性格冷淡一些,顯得有些不好相處,但是一身的策論謀略卻是世間少有,被當朝的老首輔顏推之譽為將來世間少有的尚書之才,細細雕琢,熬他幾年,在官場上都走一遍,未嚐沒有登臨首輔位置的可能。

此話一出,一時間天下嘩然,一方麵是佩服蕭恒的能力竟然當得老首輔如此評價,另一方麵則是在心裏暗罵,遼東那位蕭蠻子苦哈哈般的卑賤出身,鬥大的的字不識一個,怎麼竟然能生出來如此鍾天地靈秀,如同蘭芝玉樹般的兒子,回頭再望望自己的兒孫,真是氣不打一出來,恨不得多抽兩下。所以托狀元郎的福,那一段的汴梁城,平常鬥雞遛狗,強取豪奪,一個不喜就是拳打腳踢的跋扈公子哥竟是少了許多

夏日難得黃昏的時候下了一場真真正正的及時雨,所以衝散了散發在空氣中悶熱的氣息,微風細細吹來,竟然有難得的一絲涼爽,雖說烏雲還在天空上遮著點月亮,但是終究還是有那銀白的月光從天上撒落在禦史台的院子裏

已經是深夜,極為安靜的禦史台裏隻有一個房間亮著燭光,瑩瑩燭火竟然有要與天上明月一較高低的氣量。房間裏獨坐著一個青年的讀書人,不必多說,便是那禦史中丞狀元郎蕭恒。

禦史台的人都知道這位狀元郎有熬夜的習慣,久在禦史台裏翻閱各種卷宗典籍。

當初高中狀元之時便有許多人在下邊猜測,這位名滿天下的狀元郎究竟會去那個官衙,熱門的自然是中書門下等等的實權部門,再次一點,退一步說也是六部翰林院之類的,隨便打磨個幾年,鍍一層金,之後便是一步步的平步青雲。

不想這位狀元郎竟然舍棄了那些權力極大、流水極多的衙門,來到這個人人不討喜的禦史台,安安穩穩的做了一個四品的禦史中丞

遼東王府自然是富有的,所以這位狀元郎入京之時遼東王蕭衍便給自己的兒子買了一棟八進八出的大院子,隻是也沒討喜,便被這位二公子給輕聲嗬斥了幾頓,說是嫌棄太大,路太長了走著浪費力氣,隨後便被換成了一個單人獨棟的小院子。

院子不大,但是極美,仿江南的院子建造有山有水,還種有許多竹子和一個種滿荷花的池塘,一時間令人羨慕不已。隻是這位狀元郎卻久不回家,時間長了,反而吃住都在禦史台裏,可惜了院子

蕭恒是那種在人群中不必刻意打扮,便可以被人認出是個讀書人的那種人,仿佛天生便帶著讀書人身上的那種濃濃的書卷氣息,不會顯得如沐春風,反而會有那種如同聖人道理一般的嚴肅,剛正。

麵相與蕭越劍眉冷峻的臉龐和蕭統始終帶著壞笑的眼睛不同,顯得十分的清秀,長長的頭發被高高的玉觀給束在頭上,最常穿著一身的白色,或者靛青色的衣服,走路時手會很自然的放在寬大的袖袍裏背在身後,皮膚顯得有些蒼白,少有正常人的紅潤血色,大概是經年累月在房間裏看書,久不見陽光的原因。向人看來會給人以極大的壓迫感,仿佛周身所有的秘密都在這雙眼睛的注視之下毫無任何保留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