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敘
原文弟子規,聖人訓①:首孝弟(tì)②,次謹信③。泛愛眾,而親仁。 有餘力,則學文。
注釋①訓:教導,教誨。②弟:通“悌”,尊重兄弟姊妹。③信:言語真實,誠實。
譯文《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其中提出了許多生活規範。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言語行為要小心謹慎,誠實無欺。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這些事情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地學習典籍,以獲得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出則悌
原文父母呼,應①勿緩;父母命②,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③。
注釋①應:應答。②命:指派,差遣。③承:接受,承受。
譯文父母呼喚,要及時回答,不要慢騰騰地過了很久才應答;父母差遣,要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偷懶;父母教導,應該恭敬地聆聽;父母批評,應當順從地接受。
原文冬則溫,夏則(qìng)①,晨則省(xǐng)②,昏則定。出必告,反③必麵,居有常,業無變。
注釋①凊:冷,涼。②省:問候,探望。③反:同“返”,回來。
譯文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漢朝時期的黃香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冬天睡前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後還要當麵稟報父母自己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要做到有規律,做事也要有規矩,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擔憂。
原文事雖小,勿擅(shàn)為①。苟②擅為,子道虧③。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注釋①為:做。②苟:假如。③虧:欠缺,短少。
譯文縱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一旦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讓父母擔心,這就是不孝的行為了。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據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了汙點,父母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原文親所好①,力為具②;親所惡,謹為去③。身有傷,貽(yí)④親憂;德有傷,貽親羞(xiū)⑤。
注釋①好:喜好。②具:置辦,準備。③去:除去,去掉。④貽:讓。⑤ 羞:感到羞辱。
譯文父母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地去除(包括自己的壞習慣)。如果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會讓父母擔憂;如果我們的品德有了汙點,會讓父母感到羞恥。
原文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①賢。親有過②,諫(jiàn) ③使更④,怡(yí)⑤吾色,柔吾聲。
注釋①方:才。②過:過錯。③諫:用言語規勸長輩。④更:更改,變更。⑤怡:喜悅、快樂。
譯文父母親喜愛我,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父母親不喜歡我,我還能用心盡孝,那才是難能可貴的。如果父母親有過錯,兒女應當耐心地勸說使其改正,勸說時,態度一定要和顏悅色,聲音一定要柔和。
原文諫不入,悅複諫,號泣隨,撻(tà)無怨。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shì),不離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