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漢·班固《漢書·枚乘傳》

[同義]間不容發 危如累卵

[反義]安然無恙

[例句]眼看火車就要撞到這個老人,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他飛奔過去,把老人拉下鐵軌。

[故事]枚乘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他擅長寫作辭賦。

枚乘曾經在吳王劉濞手下做郎中官。劉濞很有野心,他想謀權篡位,自己做皇帝,就暗中聯絡楚王、趙王等陰謀造反。枚乘發現了這件事,覺得不妥,就委婉地勸咀劉濞,他說:“用一縷頭發係上千鈞重的東西,上麵是懸在沒有盡頭的高處,而下邊是無盡的淙淵,這種情況,就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是極其危險的。如果上邊斷了,我們是沒有辦法把它接住的:一旦掉入了萬文深淵,我們也無法把它再取上來。您反叛朝廷,也就像這縷頭發吊著的千鈞東西一樣危險啊,請您三思而行,不要再去反叛朝廷了。”

但劉濞根市昕不進去,仍然進行反叛朝廷的陰謀潘逾i?i&蘸無奈之下,為了躲避災禍,隻好離開了劉濞,到梁孝王劉武府中做了賓客。

公元前54年,吳王劉濞糾台其他六個諸侯國起兵造反,史稱“七國之亂”。

漢景帝聽信讒言,殺了晁錯,希望諸侯王們能夠退軍,但劉濞他們還是不肯罷兵。這時枚乘又一次上書劉濞,希望他能迷途知返,不再反叛朝廷,可惜劉濞還是不肯回頭。不久景帝派大將周亞夫率軍打敗了吳王等人帶領的叛軍,楚王劉戊自殺,吳王劉濞逃到東越被殺,其他五個諸侯王不是自殺,就是被殺,這場曆經三個月的叛亂徹底失敗了。

叛亂被平息後,枚乘得到了景帝的賞識,被召入京中做官,不幸的是他死於進京的途中。

)4.前功盡棄

[釋義]功:功勞,努力。以前的功勞和努力全都白費了。

[出處]漢·劉向《戰國策·西周策》

[同義]功虧一簣 功敗垂成

[反義]一舉成功 功成名就

[例句]學習外語一定要持之以恒,如果半途而廢,就會前功盡棄。

[故事]戰國後期,秦國經過了商鞅變法,愈加強大。秦昭王統治期間,為了能統一天下,重用了大將軍白起。

白起是一位十分英勇又深通謀略的大將,擅長帶兵打仗,於是秦昭王經常派他去攻打別的國家。他也沒有辜負秦昭王的期望,屢屢取得勝利,先後打敗了韓國和魏國,為秦國後來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公元前281年,秦昭王又要派白起去攻打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國人聽說是白起要帶兵親了都十分慌張,就連周朝人也深感自己國家岌岌可危。當時的周國已不再像原來那樣強大、統一,而是分裂成東周、西周兩個小國,名義上還是各諸侯國的領袖,可實際上沒有哪個諸侯把他放在眼裏。

這時候有一個叫做蘇厲的名士,他昕到這個消息後,裁童安萄見東周的天子周赧王,對周赧王說: “如景大梁被秦國攻占了,周朝也就危險了。”接著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對此周赧王感到驚慌失措,連連追問蘇厲該怎麼辦才好,蘇厲說: “應想方設法阻止白起發兵。”周赧王忙問: “應該怎樣做才能說服白起不發兵呢?”蘇厲拍拍胸膛說道: “我有一個好主意。”於是他把這個辦法說給周赧王聽,赧王聽了十分高興,便按這個方法派人去見白起。

被派去的那個人見到白起說: “您英勇無敵,曾經大破韓、魏的軍隊,殺了魏國的名將師武,又奪取了許多趙國的土地,您已經為秦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如果現在再去攻打大梁,就不怕失敗嗎?如果一旦失敗了,一切就會前功盡棄,您的英明也就全毀了。所以我勸您還是稱病不要出兵的好。”

白起聽手,認為十分有理,就照辦了。這樣魏國以及周朝的危機就解除了。

)5.巧奪天工

[釋義]巧:精巧:奪:勝利,超過;天工:指自然形成的。精巧的程度勝過天然。形容製作的技藝高超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