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景安有個堂兄叫元景皓,為人正直,很有骨氣。他聽說這件事非常氣憤,堅決反對改姓,說: “我們怎麼能為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拋棄自己的姓去改姓別人的姓呢?這不是連祖宗都不要了嗎?大丈夫寧可作為玉器被打碎,也不能作為瓦囂保全自己,我寧願保持氣節被殺死,也決不願為了活命而去忍受改姓的屈辱。”
聽了元景皓的一番話,其他人都慚愧地低下了頭,而元景安卻為了獲得高洋的信任,恬不知恥地把元景皓的話報告給高洋,高洋立即下令殺了元景皓,並把他的家屬遣送到彭城。元景安卻因此而得到高洋的信任,被加官進爵,而且連連被提升,一直做到領軍的大將軍,但他的行為卻被人所唾棄。
)3.怒發衝冠
[釋義]冠:帽子。憤怒得頭發直豎起來,頂起了帽子。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同義]怒火衝天 怒不可遏
[反義]欣喜若狂
[例句]當昕說公安幹警被歹徒殺害的消息後,市民們痛心疾首,怒發;中冠。
[故事]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圖把和氏璧據為己有。於是他寫信給趙惠文王,說願意用15座城來交換。
趙王明知秦昭王有詐,可又懼怕秦國的勢力。正在左右為難的時候,有人向他推薦了藺相如,說此人機智勇敢,能處理好這件事。趙王立即召見藺相如,並問他: “你說我們是否可以同意秦王的要求,用和氏璧去換15座城池?”藺相如說: “秦強趙弱,我們不能不答應。”趙王又問: “如果秦王得到和氏璧,卻不肯給我們15座城池怎麼辦?”藺相如答道: “秦王許下了諾言,如果我們趙國不答應,就是理虧;而我們如果把璧送給秦王,他卻不肯交城,就是秦王不講道理了,我們應該讓秦王承擔無理的責任。”
於是,趙王便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秦王知道他來後,並沒有按規矩在朝廷上接見他,而隻是在個臨時居住的宮室召見藺相如。秦王態度傲慢無禮,他接過和氏璧看了很久,又遞給左右的大臣和姬妾們看,一句也不提給趙國城池的事。藺相如對秦王的無禮,早已忍無可忍,現在又見他根本沒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裝作很恭敬的樣子對秦王說: “大王,這璧上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秦王相信了,把璧交還給他。藺相如拿著和氏璧立刻後退了幾步,在一根大柱子邊站下來。他氣得頭發直豎,幾乎要把帽子頂起,激憤地說: “我們趙王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來騙取絕世之寶,根本不想把和氏璧送到秦國,是聽了我的勸告才勉強答應,還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如今,大王卻不在朝堂上接見我,拿到璧後又如此輕慢無禮,所以我取回和氏璧,如果大王逼我,我的頭將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王投鼠忌器,隻好道歉,並答應齋戒五天後受璧,還拿出地圖把給趙國的15座城池指給藺相如看。藺相如預料秦王還是沒有誠意,就私下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秦王知道後,也無可奈何了,隻好把藺相如放回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