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技能訓練(12)(1 / 3)

哈尼族 煨茶、煎茶、土鍋茶、竹筒茶 哈薩

克族 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磚茶 赫哲族 小米茶、青茶 回族 三香碗子茶、三炮台茶、茯磚茶

基諾族 涼拌茶、煮茶 京族 青茶、檳榔茶、 景頗族 竹筒茶、醃茶 柯爾克孜族 茯磚茶、奶茶

拉祜族 竹筒茶、糟茶、烤茶 黎族 黎茶 傈僳族 鹽茶、雷響茶、龍虎鬥 珞巴族 酥油茶

滿族 紅茶、蓋碗茶 毛南族 青茶、煨茶、打油茶 門巴族 酥油茶 蒙古族 奶茶、磚茶、鹽巴茶、黑茶、

鹹茶

苗族 米蟲茶、青茶、油茶、茶粥 仫佬族 打油茶 納西族 酥油茶、鹽茶、龍虎鬥、糖茶 怒族 酥油茶、鹽茶

普米族 青茶、酥油茶、打油茶 羌族 酥油茶、罐

罐茶 薩拉族 麥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佘族 三碗茶、烘青茶

水族 罐罐茶、打油茶 塔吉

克族 奶茶、清真茶 塔塔

爾族 奶茶、茯磚茶 土家族 擂茶、油茶湯、打油茶

土族 年茶 佤族 苦茶、煨茶、擂茶、鐵板

燒茶 維吾

爾族 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麵茶、茯磚茶 烏孜別克族 奶茶

錫伯族 奶茶、茯磚茶 瑤族 打油茶、滾

郎茶 彝族 烤茶、陳茶 藏族 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仡佬族 甜茶、煨茶、打油茶 裕固族 炒麵茶、甩頭茶、奶茶、酥油茶、茯磚茶 壯族 打油茶、檳榔茶

(二)指導老師講解演示民族茶藝的方法

1.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如圖11-37所示)又稱紹道茶。最早的三道茶的含義是指白族的年輕弟子要外出求學或經商,長輩會親自做茶款待年輕弟子,表示對年輕人的教誨和祝福,逢年過節,生辰壽誕、男婚女嫁、拜師學藝等喜慶日子裏,或是在親朋賓客來訪之際,都會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待客,表示了白族人的好客之情。

備器:小砂罐、攪拌勺、茶碗。

備茶:大理沱茶、大理感通茶、大理的蒼山雪綠茶、紅糖、乳扇、桂皮、芝麻、炒香的核桃仁片。

製作程序:

(1)第一道茶,被稱為“苦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業,就要先吃苦”。

將本地特產的大理沱茶放入特製的小砂罐中,在火上焙烤,並不停地轉動砂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罐中的茶葉烤脆、烤香、變黃時,衝入少許沸水。

用雙手舉盅獻給客人。由於這種茶經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聞起來焦香撲鼻,喝下去滋味苦澀,故而謂之苦茶,通常隻有半杯,不以衝喝為目的,以小口品飲,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為趣。這道茶的寓意是表達了人生的苦境,人欲立業成事,必先吃苦。

(2)第二道茶,被稱為“甜茶”。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後,主人重新用小砂罐,選取清淡的大理名茶“感通茶”置茶、烤茶、煮茶,與此同時,還得在茶盅中放入少許紅糖,以及大理特產乳扇、桂皮、芝麻、炒香的核桃仁片等為配料,待煮好的茶湯傾入盅內八分滿為止。

這道茶先苦後甜,提神補氣,寓意人生在世,做什麼事隻要經過煎熬與等待會迎來甘甜的碩果。

(3)第三道茶,被稱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雖然相同,隻是茶葉換成了大理的蒼山雪綠茶,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炒米花、花椒、桂皮、薑、核桃仁等。這道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它告誡人們,凡事要多“回味”,以淡泊的心胸去看待人生的境遇,去品味人生的百味。

2.擂茶

擂茶(如圖11-38所示),又名三生湯,是用生葉,也就是從茶樹采下的新鮮茶葉、生薑和生米仁三種生原料經混合研碎加水後烹煮而成的湯,故而得名。相傳三國時,張飛帶兵進攻武陵壺頭山(今湖南省常德境內),正值炎夏酷暑。當地正好瘟疫蔓延,張飛部下數百將士病倒,連張飛本人也沒能幸免。正在危難之際,村中一位草醫郎中有感於張飛部屬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便獻出祖傳秘方擂茶,結果茶到病除。其實,茶既能提神祛邪、清火明目,也能理脾解表、去濕發汗,還能健脾潤肺、和胃止火。

備器:擂缽、擂持、瓢篩、銅壺。

備茶:茶、香草料、油鹽、芝麻、花生仁。

製作程序:擂茶所用的茶主要是綠茶和香草料。綠茶多以龍井為主,有時也按照原始的方式去選用采摘的野生植物的嫩葉,如山梨葉、大青葉等。香草料則按季節、氣候的不同而改變,不要用薄荷、艾葉、金盞菊、肉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