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臘月迎春(1 / 2)

第一節 小寒

小寒物候

鬥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名小寒。

小寒《周書·時訓》說;“小寒之日雁北鄉;又後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雊。”可見禽鳥對天候比較敏感感受到節氣的變化配合著迎接“新春”的季節。這時節大地仍然是一片冰雪的寒冷世界。從冬至開始要過完九九八十一天才算寒盡逢春。

每年的1月5日前後是小寒節氣。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從字麵上理解大寒冷於小寒但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比大寒冷可以說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常有“冷在三九”的說法而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節氣內。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為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按當時的情況延續至今而已。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如今各種藥膳火鍋成了全國百姓消寒壯熱的美味佳肴。

小寒養生

唐代名醫孫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髒腑。”說明飲食對人體的作用。小寒節氣已數九寒天人們大補特補無可非議但進補當中不可無章無法應本著“因人施膳”的原則了解飲食宜忌的含義元代《飲食須知》強調;“飲食以養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縱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興禍患。”所以在進補時不要被“五味之所傷”。

說到進補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髒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即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在冬令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要根據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羊肉、狗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鮁魚和海蝦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適宜的膳食有山藥羊肉湯、強腎狗肉湯、素炒三絲、絲瓜西紅柿粥等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滯、化痰止咳的功效。

小寒詩詞

望梅

(宋)無名氏

小寒時節正同雲暮慘勁風朝烈信早梅、偏占陽和向日暖臨溪一枝先發時有香來望明豔、瑤枝非雪想玲瓏嫩蕊綽約橫斜旖旎清絕仙姿更誰並列。

有幽香映水疏影籠月且大家、留倚闌幹對綠醑飛觥錦箋吟閱桃李繁華奈比此、芬芳俱別等和羹大。

用休把翠條謾折

臘梅香

(宋)喻陟

曉日初長正錦裏輕陰小寒天氣未報春消息早瘦梅先發,淺苞纖蕊揾玉勻香天賦與風流標致問隴頭人音容萬裏待憑誰寄。

一樣曉狀新倚朱樓夜盼素英如墜映月臨風處度幾聲羌管愁生鄉思電轉光陰須信道、瓢零容易且頻歡賞柔芳正好滿簪同醉。

第二節 大寒

大寒物候

小寒後十五日,鬥指癸為大寒,時大寒栗烈已極,故名大寒也。

大寒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個節氣天氣相當寒冷。但因已近春天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的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製年肴、準備年貨。已經隱隱可以感受到大地春回的景致。清人萬惕齋的《真州竹枝詞引》記載著;“醃肉雞魚鴨曰‘年肴’煮以迎歲……”可以看出人人都在準備醃魚、臘肉忙著準備迎接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