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緒章 曆法歲時(1 / 3)

寒來暑往時序如流春去秋來歲月不居。隨著時節更替循環周始人們把全年劃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以序農事於是就有了張弛相繼人情流轉:或春節之拜年而元宵之觀燈或清明之緬懷而端午之驅邪又或七夕。

清吳友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乞巧、中元祭鬼更有中秋之望月、重九而登高。應天時、就人和歲歲年年、朝朝暮暮宛成風俗。

然而這些節日由何而來?又孰先孰後?其間種種奧妙實在是耐人尋味。我們不妨探古尋幽、格致常識物理、網羅軼聞趣事齒頤流香之餘亦可謂賞心樂事。

一般說來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按陰曆劃定的而節氣則是按陽曆劃定的為使讀者知曉節日、節氣的來龍去脈有必要先介紹一下曆法知識。

曆法與曆書

推算年、月、日的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關係製定時間順序的法則叫“曆法”;而排列年、月、節氣等供人們查考的工具書叫“曆書”。曆書在我國古時稱通書或時憲書在清代皇家使用的曆書不僅載有農時節氣還有迷信“宜忌”後被民間廣泛使用所以被稱為“皇曆”。

人們根據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據月亮繞地球公轉產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的四季交替現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這三個概念所依據的物質運動是互相獨立的。根據精確測定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約為365.2422平太陽日這叫一個“回歸年”。而從一次新月到接連發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時間間隔為295306平太陽日這叫一個“朔望月”。以回歸年為單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個整數月、在一個月中又安排多少個整數天的方法和怎樣選取一年的起算點的方法就叫曆法。

曆法問題的複雜性全在於回歸年和朔望月這兩個周期的零碎性它們同“日”之間的關係不像公裏同米之間的關係那樣簡單;而且它們彼此之間也不能通約。所以曆法總是顧此失彼不能同時協調兩個周期。由於這兩個原因曆法一般地分為三類;太陰曆、太陽曆和陰陽曆。協調朔望月和曆月關係的叫“太陰曆”簡稱“陰曆”;側重協調回歸年和曆年關係的叫“太陽曆”簡稱“陽曆”;兼顧朔望月和回歸年、曆月和曆年的叫“陰陽曆”。

無論哪一種曆法都有一個協調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關係問題。在原則上曆月應力求等於朔望月、曆年應力求等於回歸年。但由於朔望月和回歸年都不是整日數所以曆月須有大月和小月之分、曆年須有平年和閏年之別。通過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閏年的適當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曆月等於朔望月或平均曆年等於回歸年。這就是曆法的主要內容。

年月日的來曆

一年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全長為365天又1/4天也就是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這叫一個回歸年。

曆法上的年為了應用方便不采用回歸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數。

公曆的平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天每四年一閏每百年少閏一次。使用的整天數的年在曆法上叫做“曆年”。

農曆上根據月亮的朔望月每12個月算做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個閏年閏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也是氣候變化的一個周期氣候由冷變熱再由熱變冷這包括了人們從事農業自耕種到收獲的全過程。所以人們從遠古的時候起就用氣候冷熱周期變化這個自然規律作為計算時間的大單位把一年作為製定曆法的根據。

一個月就是月亮繞地球一周的時間也就是一個朔望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時44分3秒這叫做“曆月”。眾所周知月亮是個球體由於月亮繞著地球不停地公轉同時又跟著地球繞著太陽轉所以月亮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也在不斷地變動月亮對著我們照亮的這一麵有時有、有時無、有時多、有時少這就形成了月亮的圓缺循環。當我們看不到月亮的時候叫做“朔”(多在陰曆的初一和三十日)。過十四五天我們就會看到圓圓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陰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這次望到下次望這就是月亮繞地球轉了一周就是一個月我們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圓缺循環變化的規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們很早就把它作為計算日子的單位把朔望月作為製定曆法的根據。陰曆的一個月就是根據朔望月定出來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轉一周的時間也就是一個白天加一個黑夜共計24小時。

地球是近似球形的自己不會發光在同一個時間裏隻有一半向著太陽。向著太陽的這一麵就是白天;背著太陽的一麵由於接受不到太陽的光照就是黑夜。地球在不停地自轉這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規律地交替循環。

一天通常是指這個天象變化的規律很容易被人們所掌握並利用它來作為計算時間的基本單位。這種用太陽定出來的日叫做“太陽日”。太陽日又有“真太陽日”和“平太陽日”兩種。真太陽日有長有短這是因為地球繞著太陽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地球公轉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時間也就有長有短。因此真太陽日的時間是不完全一樣長的這樣用起來就很困難。為了方便起見曆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陽日而是一個長短不變的日這個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陽日的平均時間長度就叫“平太陽日”。按照現在的慣例一日的時間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時把24小時作為一日。依照現在慣例從半夜0點開始到次日的半夜24點止作為一天。但是這裏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又把一天的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來表示也就是用民間的12個屬相來代替。恰好每個時辰是兩個小時對應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