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簽名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用這個詞語。知性的女子~
開始一直沒有弄明白什麼叫知性的女子
於是,我利用某某強大的搜索功能。得到以下幾種解釋
知性是指內在的文化涵養自然發出的外在氣質,也就是我們感覺就是讓人拿眼睛一看就覺得此人有文化有內涵的感覺
知性,是那種看起來成熟的,理性的,睿智、大氣的人
對於女性對描寫不是很漂亮,但是看來有些特殊氣質看來很舒服很有內涵感覺的女孩子
嗬嗬,或許這個應該是大部分女孩子的夢想吧
但是還有理性和感性。。又有什麼區別呢?
知性是指主體自我對感性對象進行思維,把特殊的、沒有聯係的感性對象加以綜合,並且聯結成為有規律的自然科學知識的一種先天的認識能力。
感性是遇事在處理中以個人情感為依據的心理過程,通俗的說是感情用事.感性是生而俱有,不帶修飾的,野性而原始的感性可以直接獲取快樂,理性可能暫時抑製快樂,但最終仍會獲得滿足。
我以為感性就是一種表麵的,是一種感覺,沒有理由的,但是自己認為就是這樣的;它和理性相對的,它沒有理性的深度思考和琢磨。也就是一種經曆豐富的表現。
理性就是能看清事態和物質的本質,有針對性地做出判斷和決定的行為
記得剛看到這個簽名的時候,我也個改了自己的簽名:做一個沒人性的男孩子
想來,隻是一句笑話而已。
仔細查閱知性的原譯。知性在德文原文是Verstand,也被譯為“理智”或“悟性”。在哲學史上,關於“知性”的說法源遠流長,最早提出“知性”概念的是柏拉圖。他將知識分為想象、常識、科學和數學知識、哲學等四種;相應這四種知識,人也具有想象、信念、知性和理性四種心理狀態或認識能力。知性,即是是介於感情和理性之間的一種認知能力。近代以來許多學者都有把理性作進一步區分的不同表述,沃爾夫、康德、黑格爾也都指出了知性思維的特征。
知性美是一種聰明的美,智慧的美。感性、知性與理性,這中間是有很大區別的。感性偏向熱情,理性偏向冷靜,而知性應該是介於兩者中間,偏向智慧。知性美的人擁有比較豐厚的知識底蘊,對其思想、觀念、性格、愛好等方麵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因此形成了某種具有文化氣息的氣質和風格,並在言行舉止中表現出來,使接觸到的人都能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從而透出源源不斷的魅力,這是知性美的一大特征。餘秋雨先生在魯豫《心相約》裏作的序,把陳魯豫知性的特質描述得淋漓盡致:“擺在她麵前的采訪目標,拿出任何一個來都會讓最有經驗的男性記者忙亂一陣,而她,卻一路悠然地麵對難以形容的約旦河西岸、佩雷斯、拉馬丹,勇敢激憤地與伊拉克海關吵架,眼淚汪汪地擁抱在戰火中毀家的婦女,企圖花錢靠近薩達姆,直到在伊朗一次次與************的行為辯論……她的這些言行,都是個人即興,絕無事先準備的可能,卻總是響亮強烈,如迅雷疾風,讓全球華語觀眾精神一振。”這樣的曆煉,常人不可能擁有,隻是其蘊含的質地品性,真的可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