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從20歲大學專科畢業到24歲參加工作,相隔了4年的時間,在這4年的時間裏,他脫產讀完了大學本科的課程,又脫產學習了英語專業。因為他當時認為,工作經驗、社會經驗終究是會有的,然而,年輕的時光畢竟是少的,他應該趁著年輕,多學習一些東西,就算晚幾年進入社會也不遲。於是他在24歲的時候才算真正地從學校走入社會,找了一份工作——辦公室的一個小職員,後終因專業不符合而放棄了。25歲的時候,他又找到了現在所從事的部門主管工作,走上了中層管理者的位置。對於別人,可能會興奮於自己職位的提升,然而,對於他,則被置於了重壓之下。
壓力來自於三個主要的方麵:一是工作經驗少,在大學裏,雖然他也曾學過管理的課程,可以說,工作和他的專業是對口的,但令他沒想到是工作起來竟然和書本上的東西有天壤之別,而且他已經把這些知識扔下了將近五年的時間,回憶的過程同樣需要時間;二是工作強度大,說是一個企業的中層管理者,其實本部門隻有他一個人,等於一個人既要做領導,又要做職員,工作量是相當大的,但是深思熟慮後,他得出這樣的結論——工作量大也是相對而言的,因為可能是他自己的工作經驗不足導致處理問題的速度打了折扣,也可能是由於趕上了年底,單位的事情比較多,但不管怎樣,有些工作總是讓領導催著,他自己覺得顏麵無光;三是工作中出現的錯誤多,由於工作經驗不足、社會經驗缺乏,導致工作中屢屢出現失誤,每出現類似的問題,就使他的內心出現一次自責,而且,很客觀的說,凡事都沒有人手把手地教過他,一切都要他自己對相對陌生的事物進行決策,更增加了一層心理壓力。
工作壓力的陣痛對於生活的影響李勇是這樣總結的:一是自己工作起來越來越沒有精神,導致有效工作時間的減少;二是他發現自己越來越不會休息了;三是心理的壓力導致身體的輕微病變,和諸多處於壓力下的人一樣,他的身體狀態也開始發生輕微的變化,比如,心律不齊、心情焦躁、不安等等。
安心釋語
要想心安首先要解開心結。有一則小寓言,說有一種小蟲子很喜歡撿東西,在它所爬過的路上,隻要是能碰到的東西,它都會撿起來放在背上,最後,小蟲子被身上重物壓死了。人不是小蟲子,但人在社會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又像極了小蟲子,隻不過背上的東西變成了“名利權”。有的人總是貪求太多,把重負一件一件披掛在自己身上,舍不得扔掉。假如能學會取舍,學會輕裝上陣,學會善待自己,凡事不跟自己較勁,甚至學會傾訴發泄釋放自己,人還會被生活壓趴下嗎?
其次,轉移和放下壓力。麵對壓力,釋放是最好的辦法。壓力太重背不動了,那就放下來不去想它,把注意力轉到讓你輕鬆快樂的事上來。等心態調整平和以後,已經堅強起來的你,還會害怕你麵前的壓力嗎?
最後,隨他去。辨別一下你能控製和不能控製的事情,然後把兩類事情分開,歸為兩類,並列出清單。開始一天的工作時,首先給自己約定:不管是工作中的還是生活中的事情,隻要是自己不能控製的就由它去,不要過多的考慮,給自己增添無謂的壓力。
佛趣軼事
子歸何處
從前有個小偷,某天夜裏潛入一個寺院行竊,恰巧被正在打坐參禪的和尚發現,於是和尚對他曉以大義:“放下你手中的東西吧!現在回頭還來得及,佛祖會原諒你的所作所為,要不然,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門,將永遠為你關閉!”
誰知,小偷卻答到:“極樂世界的門要關閉,就讓它關吧!反正我的專長就是開門。”
正在這時方長出來了,“讓他走吧,你欲度他奈何此兒不通事務呢,佛度有緣人,善哉,善哉!”方丈平靜的轉身回了禪房。
和尚也回去了,隻留偷兒不知該回哪裏……
萬語與千言,不外吃茶去
唐代著名禪師趙州禪師有個著名的公案:吃茶去!
趙州禪師的道場在河北的柏林禪寺。據佛經典籍記載,趙州柏林禪寺最早建於漢獻帝建安年間,古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名為柏林禪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這座古刹雖幾經興衰,卻仍然香火綿延、高僧輩出。著名的譯經大師玄奘在西行印度取經之前,曾來此從道深法研習《成實論》。晚唐時,禪宗巨匠趙州禪師在此40年,形成影響深遠的“趙州門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