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暫停,歡迎收看新書(1 / 3)

速讀,作為一種現象,古今中外,均已有之。也就是快速閱讀,中國古代,《北齊書》曾記載王孝瑜“讀書敏速,十行俱下”。前蘇聯大文豪高爾基看雜誌,往往是“幾頁幾頁地翻”。經科學地速讀訓練,其讀速更大得驚人: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訓練的速讀能手長江美子,最快可[4]達每分鍾讀20萬字。中國北京鐵路二中程漢傑老師,台北師專附小譚達士校長訓練的學生其閱讀效率也是成倍、成數倍地增長。本模式實驗表明:學生閱讀效率一般可提高4—5倍,達到1500字/分。大量經驗表明,速讀能力同其他技能一樣:通過訓練,才能提高;通過有效的訓練,就能迅速地提高。提倡語文速讀的出發點是提高中語教學效率與學生素質,以適應信息社會的需求。時代飛速發展,快速閱讀應運而生。快速閱讀集生理學、心理學、語言文字學、現代閱讀學等相關學科原理於一體,實質是一門高效閱讀學。它不僅要求讀速快,而且要求理解深、記憶牢,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迅速擴大其知識麵。為此,有人還稱:“速讀是語文教育的高科技”。

速讀訓練的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注重速讀的心理素質訓練。至少包括兩點:[1]、現代閱讀觀的樹立;[2]、良好速讀心態的養成。“賞析文章、借鑒寫法”,是過去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我們讀書的千古祖訓;“咬文嚼字、慢咀細嚼”,是中國語文的傳統教法。時代在奔馳前進,我們讀書的觀念也必須迅速改變。正如章熊同誌所說:“現代社會,節奏加快,觀念也更新。閱讀的觀念,應該跳出‘文章賞析’的藩籬,注重信息的獲取與整理,而且還要注重效率。”閱讀觀念的更新,十分有利於速讀心態的養成。這種良好的“速讀心態”,指的是兩種意識(求快意識、競爭意識),三個設法(設法快讀、設法理解一切、設法記住一切)。有了這種“心態”,凡速讀就能專心致誌,全身心地投入,因而讀得快、理解深、記憶牢。這種良好的“心態”,還指:凡讀書,就能根據讀物內容與閱讀目的選用不同的讀書方法,當快則快,當慢則慢,當粗則粗,當細則細,一遍下來,基本解決問題。良好速讀心態的養成,是我們速讀訓練“四級台階”的基礎工程,不僅要首先抓,而且要貫穿“四級台階”的始終。主要辦法,除了用現代閱讀觀武裝其頭腦,讓其樹立強烈的時效觀念外,就是“計時速讀”訓練。因為計時、限時,讀者緊迫感必然陡增;因為“計時速讀”追求的目標是:讀速與理解率的同步上升,所以其閱讀效率必能迅速提高。

其次注重速讀的生理機能訓練。這裏指的“生理機能”訓練主要有以下三方麵:(1)、注意力的集中、轉移與分配的訓練;(2)、右腦圖式認識功能與記憶功能的開掘;(3)、視覺機能的訓練。這三項訓練,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學期的課外進行。第一學期,著重訓練注意力的集中、轉移與分配,以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所需要的高度專注的心理與快速判斷、快速檢索、快速記憶的能力。為此,我們利用“舒爾特表”作教具,組織學生在課外作“定向搜索”與“強記數字”的練習。每天二、三次,每次幾分鍾,教師每周花幾分鍾作一、二次檢查督促即可,更多的是組織學生自練互測。至於右腦功能的開掘與視覺機能的訓練,則主要放在第二學期進行。據腦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平時的閱讀,更多偏重左腦,而在快速閱讀中,右腦的圖式認識功能與記憶功能則可發揮奇特的功效。為此,我們設計了一係列有利於開掘和鍛煉右腦上述兩大功能的訓練辦法,以充分發揮其巨大潛力,提高速讀水平。人們的視覺機能,尤其是廣闊的視讀野、較高的眼腦直映水平,更是快速閱讀須臾不能離開的生理基礎。

再次注重速讀的基本功訓練。這種基本功的訓練主要是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速讀的各種技能技巧:[1]、養成默讀的習慣,提高默讀的速度,直到練好“眼腦直映的基本功"。[2]、擴大視野,提高整體認讀的能力。[3]、減少回視、準確掃視,提高讀速。[4]、掌握理解技巧,尤其是文體閱讀技巧,保證讀速和理解率同步上升。[5]、學會跳讀、預讀、獵讀與直讀,並每天用於課外廣泛掃描,攝取大量的知識與信息。[6]、運用定勢理論,形成閱讀的固定程序,加快閱讀速度。上述技巧的訓練,重在初中,貴在過手,務求紮實,這是我們組織速讀基本功訓練的基本觀點。

訓練

最後就是注重速讀的綜合能力訓練。訓練的主要方式,是利用“條孔”教具,開展“麵式閱讀”訓練;訓練的直接目標,是培養“一目十行、雙目識頁”的速讀綜合能力。點式閱讀,以字、詞為認知單位;線式閱讀,以句或句群為認知單位;麵式閱讀,以數行或整個頁幅為認知單位,前兩者的視線運行方向由左而右,獨有麵式閱讀是由上而下沿著書頁的中線作垂直運動。可見,這是難度最大、速度最快的一種高效閱讀方式。實驗證明,隻要前三級台階步步穩妥,這種“一目十行、雙目識頁”的速讀綜合能力的培養,也不太難。

●語素一、按音節分類(一)單音節語素天、地、人、跑、跳、唱、紅、白、民、朋、思……這類語素很多,有上萬個。漢語語法相關書籍(二)雙音節語素組成該語素的兩個音節合起來才有意思,分開來沒有與該語素有關的意義,雙音節語素主要包括聯綿字、外來詞和專用名詞。A.雙聲,聲母相同的聯綿字:如琵琶、乒乓、澎湃、韃靼、尷尬、荊棘、蜘蛛、躑躅、躊躇、仿佛、瓜葛、忐忑、淘汰、饕餮、倜儻、含糊、慷慨、叮當、蹊蹺、玲瓏、猶豫等。B.疊韻,韻母相同的聯綿字:如從容、蔥蘢、葫蘆、糊塗、匍匐、燦爛、蜿蜒、蒼茫、朦朧、蒼莽、邋遢、囉嗦、慫恿、螳螂、桫欏、倥侗、蜻蜓、轟隆、當啷、惝恍、魍魎、縹緲、飄渺、耷拉等。C.非雙聲疊韻聯綿字:如蜈蚣、蓊鬱、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鈴鐺、奚落、褡褳、茉莉、螞螂、窟窿、伉儷、蝴蝶、笊籬、蹦達、蟪蛄、狡獪、狡猾、蛤蚧、蛤蜊、牡丹、磅礴、提溜等。D.外來詞,由漢語以外的其他語種音譯過來的詞語。如幹部、滌綸、甲克(夾克)、的士、巴士、尼龍、吉普、坦克、芭蕾、噠爹、踢踏等。E.專用名詞,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名稱。如紐約、巴黎、北京、蘇軾、李白、孔子、蘿卜、菠菜、番茄、紅薯等。(三)多音節語素主要是擬聲詞、專用名詞和音譯外來詞。如:喜馬拉雅、珠穆朗瑪、安迪斯、法蘭克福、奧林匹克、白蘭地、凡士林、劈裏啪啦、淅淅瀝瀝、馬克思主義、中華人民共和國。二、按是否能單獨回答問題分類(一)自由語素能單獨回答問題的語素(如“好”、“來”等),這種語素的構詞能力強,既能單獨成詞,又能與其他語素聯合構成詞語,且在句子中的位置靈活。(二)粘著語素不能單獨成詞成句的語素(如“曆”、“語”、“視”等),但能作為構詞成份與其他語素組合成詞。三、按是否有詞彙意義分類(一)實語素有實在意義的叫做實語素,表示時間、地點、處所等,又叫做詞根語素。(二)虛語素沒有實在意義的叫做虛語素,它隻表示某種語法意義,又叫做詞綴語素,有前綴、後綴(漢語中沒有中綴)。●詞類:有實詞與虛詞兩大類。(1)實詞:表示實在的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能夠獨立成句。實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和代詞六類。A.名詞:表示人和事物名稱的詞。表示人的名稱,如同誌、作家;表示具體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學;表示時間名稱,上午、明天、夏天;表示處所名稱:上海、中國;表示方位名稱:上、下(簡稱方位詞)。名詞的語法特點:①表示人稱的名詞,可以在後頭加“們”表示多數②方位詞常用在其他名詞後頭,組成表示處所、範圍或時間的方位短語③名詞一般不受副詞修飾。B.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表示動作、行為:坐、聽;表示存現、消失或發展變化:有、發生;表示心理活動:愛、恨;表示使令:叫、讓;表示可能、意願(能願動詞):能、會;表示趨向(趨向動詞):來、去;表示判斷(判斷詞):是。動詞的語法特點:①動詞一般受副詞“不”的修飾。②動詞後麵可以帶“著、了、過”,表示動態。③一部分動詞可以重疊,表示時間短暫或嚐試的意思。④判斷詞“是”主要是聯結句子的主語和賓語。⑤能願動詞後麵不能跟名詞,能願動詞可以和後麵的動詞一起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⑥趨向動詞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在謂語中心語後麵作補語。C.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狀態的詞。表示事物形狀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質的:漂亮、結實;表示事物狀態的:快、慢;形容詞的語法特點:①一部分形容詞可以用重疊形式來加強語義。②大多數形容詞可以受副詞“很”修飾。D.數詞:是表示數目的詞。表確數(表示分數,整數和倍數);表概數:幾、許多;表序數:第一、老三、老大;數詞的語法特點:①數目增加,可以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倍數表示②數目減少,隻能用分數,不能用倍數。E.量詞:是表示事物和動作、行為單位的詞。表示事物單位的量詞叫數量詞。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量詞叫動量詞。表示事物單位的:個、隻;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次、回,有時也借用某些名詞來表示,如:腳、年;量詞的語法特點:①量詞經常和數詞連用,組成數量短語,也稱為數量啟數量詞。②表示物量的數量詞常用在名詞的前麵。③表示動量的數量詞數量詞常用在動詞的後麵。F、代詞: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代詞分為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三類。代詞的語法特點:①第二人稱的敬稱“您”不用於複數,如果需要表示複數,就用“您幾位”“您諸位”②第三人稱複數代詞“他們”可專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們”則專指女性③注意“我們”和“咱們”用法的區別。“我們”指說話人,有時也可以包括聽話人;“咱們”一定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④指示代詞“那”用於遠指,“這”用於近指⑤代詞用得不恰當,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2)虛詞是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的詞,有連接或附著各類實詞的語法意義。根據能同哪些實詞或短語發生關係,發生什麼樣的關係,虛詞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歎詞和擬聲詞六類。G.副詞: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範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表示範圍:都、全;表示語氣:可、倒;表示否定:不、沒;表示時間:剛、恰好;表示程度:很、極;表示情勢:仿佛、漸漸。副詞的語法特點:①副詞主要用來修飾、限製動詞或形容詞,在動詞、形容詞前麵作狀語。②副詞有時用在形容詞後麵,補充說明程度、結果,作補語。③副詞不能修飾名詞、代詞。H.連詞:是用來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詞。一般連詞:和、與、並、或、及;關聯詞:主要用來連接複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雖然但是。語法特點:①一般連詞的前後兩部分可以調換而基本意思不變。②關聯詞的主要在複句中進行運用。I.介詞:介詞經常用在名詞、代詞等的前麵,和這些詞合起來,表示動作、行為、性狀的起止、方向、處所、時間、對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較等。常用介詞及其用法(順口溜)自、從、以、當、為、按照,由於、對於、為了、到和、跟、把、比、在、關於除了、同、對、向、往、朝……用在名詞、代詞前,組成介賓短語後,修飾、補充“動”“形”要記牢。J.助詞:是附著在實詞、短語或句子上麵,起輔助作用的詞。助詞可分三類:結構助詞、動態助詞、語氣助詞。結構助詞:的、得;動態助詞:著、了、過;語氣助詞:的、了、嗎、吧、呢等。K.歎詞:表示感歎、呼喚、應答等聲音的詞。如啊、嗯等。語法特點:一般獨立成句,用逗號或感歎號隔開。L.擬聲詞:是摹擬人或事物的聲音的詞。語法特點:在句子中相當於一個形容詞。詞性①區分名詞和非名詞,名詞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區分形容詞和動詞,形容詞可以用“很”來修飾,動詞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除外)③區分形容詞和副詞,形容詞能修飾名詞,前麵能加“很”;副詞不能修飾名詞,前麵不能加“很”。④區分連詞和介詞,前後能互換的是連詞,前後不能互換的是介詞。⑤區分動詞和介詞,作謂語中心語的隻能是動詞,組成介賓短語修飾、補充動詞、形容詞的是介詞。⑥區分語氣助詞和歎詞,語氣助詞一般用在句尾,歎詞往往獨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區分介詞和副詞,介詞後麵跟名詞、代詞,副詞後麵是動詞或形容詞。●短語:是由詞和詞組合而成的語言單位。(1)並列短語:由兩個或由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等並列組成的短語,基本結構有名+名、名+代、代+代、動+動、形+形、數量+數量。特點:①並列短語前後的詞性一致。(名詞和代詞除外)②並列短語兩部分之間是平等關係,沒有修飾、限製關係。③並列短語中的詞一般顛倒過來意思不變。④並列短語中詞和詞之間可以直接組合,也可以借用虛詞組合。(2)偏正短語:定義參見課本。基本結構:①中心語是名詞時,修飾限製成分是定語,用()表示。有如下結構:形+名、數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語是動詞或形容詞時,修飾語是狀語,用〔〕表示。有如下結構:形+動、副+動、數量+動、副+形。(3)動賓短語:動詞後邊帶上一個受動詞支配的詞,組成一個短語,這種短語叫做動賓短語。基本結構:動+名、動+代。特點:①動賓短語前邊的動詞直接支配後邊的名詞、代詞,後邊的名詞、代詞受前邊的動詞的支配,它們之間是支配和被支配的關係。②動賓短語中受動詞支配的名詞、代詞,是賓語。③賓語一般在動詞後麵回答“誰”、“什麼”的問題。④使用動詞短語時,要注意動詞和賓語意義上的配合,否則造成動賓不搭配。(4)補充短語:包括動補短語和形補短語兩大類。語法特點:①在動詞、形容詞後麵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分是補語,用表示。②這類短語的中心語在前,前後兩部分是被補充和補充的關係。③補語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邊補充說明怎麼樣、多久、多少等問題。④有的補語前頭常用結構助詞“得”。(5)主謂短語:定義詳見課本。基本結構:名(代)+動、名(代)+形、名(代)+疑問代詞、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數量,如紙三張。特點:①主謂短語前邊的詞表示“誰”或“什麼”,後麵的詞說明前邊的詞“怎麼樣”“幹什麼”或“是什麼”。前後兩部分是被陳述和陳述的關係。②使用主謂短語加上語氣,書麵上加上標點就是一個單句,表達的意思是完整的。(6)介賓短語:由介詞和它的賓語構成的短語。基本結構:介詞+名詞、介詞+代詞。語法特點:①介賓短語在句子中作為一個整體充當句子成分。②介賓短語在為主語中心語前做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後麵作補語。③介賓短語有時也做定語,後頭必須帶“的”。(7)“的”字短語:由動詞、形容詞、動賓短語加上“的”構成。基本結構:動詞+的、形容詞+的、動賓短語+的。特點:①“的”字短語在句中相當於一個名詞。②“的”字短語一般常做主語、賓語。[2]句法●單句(1)單句分類:按句子結構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語氣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歎句。(2)單句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3)分析步驟: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謂,先把句子一分為二,分成主語和謂語,一般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後;第二步,找賓語,有的句子有,有的則沒有,動詞支配的對象就是賓語;第三步,壓縮句子找中心語,中心語是受修飾、補充或能支配賓語的主幹成分;第四步,找定、狀、補語。定語到主語中心語的前邊和賓語中心語的前邊去找,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前麵,補語在謂語中心語後麵。常用分析單句成分的符號見課本。(4)句子主幹:是指把定語、狀語、補語壓縮後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語的中心語,謂語的中心語和賓語的中心語組成。摘取句子主幹時,謂語中心詞前有否定詞語(不、沒、沒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詞語放在主幹中;碰到中心語是並列短語時,要把整個並列結構摘出來。●複句複句,是由兩個或幾個意義上相關、結構上互不包含的單句形式組成的句子。(1)如何區分單、複句:①複句的分句間互不為成分,這是區分單、複句最重要的一點。複句的分句之間結構上互不包含,就是說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沒有句子成分之間的結構關係,這是複句的本質特征,也是複句和單句的最根本的區別。②不能看隻有一個主語就斷定不是複句。③凡是一個主語管幾個動詞,隻要中間用逗號或分號表示停頓,又互不做成分,就是複句。④有些關聯詞既可以用在複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單句中。如:隻有熱愛工作的人,才能熱愛生活。(單句)(2)複句的類型:主要有並列、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這幾種類型。判斷複句關係,關聯詞很重要,有一個順口溜把難記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塊,請牢記。“不是”“而是”是並列,“不是”“就是”是選擇,“尚且”“何況”是遞進,“盡管”配“還”是轉折。“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設,[3]“無論”“除非”和“不管”,“隻有”“隻要”講條件。(3)二重複句:結構上有兩個層次的複句。組成主要有三種情況:單句+複句、複句+單句、複句+複句。劃分步驟:先看有幾個分句,著鍵是看有幾個主謂結構;找準句子的第一層(找的方法:①找統領全句的關聯詞語。看關聯詞統領的範圍,看關聯詞覆蓋到哪兒。②從分句間的鬆緊關係看,鬆的就是第一層③複句中有分號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層。)總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單句為止。●修改病句(1)句子成分殘缺:句子缺少了應該具備的成分,影響了意思的表達,就成了一種結構不完整的病句。常見的成分殘缺通常有主語殘缺、定語殘缺、中心語殘缺等。(2)句子成分搭配不當:主語和謂語的搭配,要注意謂語能不能正確的陳述主語;動詞和賓語的搭配,要注意動詞表示的動作行為能否支配賓語表示的事物;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要注意對中心語的修飾是否合適。(3)語序不合理:漢語的各種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較固定的,如主語在謂語前頭,賓語、補語在動詞、形容詞後頭,定語、狀語在中心語前頭,幾個遞加的定語、狀語也有一定的排列順序。(4)句式雜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達隻能使用一種句式。把兩種說法,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往往會造成結構上的混亂。(5)前後表達不一致:在表達上不合情理,前後矛盾或前後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後矛盾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用詞前後矛盾,同一句內使用了兩個含義相反的詞語。另一種是前後情況的表達,互相矛盾。(6)其他情況:指代不明、誤用詞類、重複囉嗦、濫用否定詞、用詞不當。修辭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擬人(把一個物體比作人)、誇張、排比、對偶、疑問、設問(無疑而問、自問自答)、反問(明知故問)、反複、互文、頂針(頂真)等。句式①句子按用途,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歎句。陳述句是告訴別人一件事;疑問句是詢問別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來要求別人做或不做什麼的句子;感歎句是用來表示某種強烈的感情的句子。②句式的轉換:主動句和被動句的轉換、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轉換。句式轉換應注意的問題:A、句式變換,隻是換一種說法,換一種句式,不改變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變否定句,一種方法是找反義詞加“不”,還可以變雙重否定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