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後遼破了“火牛計”後,穆桂英就派兵去尋找新的陣法,士兵們就找到了兩個新陣法回來,連布陣人也請了回來,這兩個陣分別就是“天玄北鬥七星陣”和“八卦陣”。“‘天玄北鬥七星陣’乃是七十人為一組,每一組中有一個人為陣眼,陣眼一旦破了,則這一個陣就已經破,所以陣眼就要不斷的去移動,否則就會輕易的被後遼的軍隊找到,到時候“天玄北鬥七星陣”就會被擊破。所以陣眼動時其他人也要一起動,停的時候就要一起停,陣眼走多塊其他人就走多塊。從中就可以看出這一個陣最講求的就是配合,所以連這一個陣需要一段時間。元帥,請你立刻掛上‘休戰牌’來練此陣,因為我們快沒有時間了。”獻陣者說道。穆桂英聽了以後就問:“練此陣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呢?”獻陣者說:“快則半個月左右,慢則可能需要十年半載也不一定。”穆桂英就問了:“如何加快練此陣的速度呢?”獻陣者馬上回答:“找七十個比較有默契的人,這樣可以加快練陣的速度,若然是七十的倍數可以加大‘天玄北鬥七星陣’的影響範圍以及其威力,不過與此同時被破的可能性也在加大,因為陣眼多了。不過‘天玄北鬥七星陣’可分為兩個級數:一是分陣,二是主陣;分陣被破了可以找人來替換陣眼,但主陣被破了,那麼整一個陣也就破了。這個才是關鍵的所在。”穆桂英聽了以後有所猶豫,說:“好,我決定了要後者,就這麼定了。主陣就在軍中找七十個最合拍、最有默契的人來練吧,分陣就找年輕強壯的人來練。那麼分陣需要多少人呢?”獻陣者就說了:“視圖後遼軍隊的人數來定了。”穆桂英說:“一個分陣可困多少敵人呢?”獻陣者思索了一會兒後說:“一個分陣可困過百人。”穆桂英高興的說道:“不錯,好陣法啊!”獻陣者就說了:“主帥,在下先出去準備一下練陣的場地了,請盡快挑選好練陣之人。”穆桂英就說:“好,我馬上就派人去召集好士兵在外麵。”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就把二十萬大軍召集在練陣的場地排好隊列等待命令,每一個士兵都是精神抖擻、神采奕奕。這些都是楊家軍來,三年前皇上口頭雖然答應佘太君解甲歸田,但是卻把楊家軍召集起來暗中訓練,組成二十萬大軍。
穆桂英把先鋒營的七萬大軍來操練這一個“天玄北鬥七星陣”,其餘十萬軍隊就留在軍營當中進行普通的訓練,剩餘的三萬大軍就鎮守城牆,與此同時穆桂英就向皇上申請要十萬大軍調到邊關。經過兩三個月的訓練,“天玄北鬥七星陣”的進展相當的不錯,再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天玄北鬥七星陣”基本上完成了,再經過一個月的時間來調整後,陣法最終完成了,穆桂英當然是高興的不得了了,但是佘太君就有些顧慮了。就跟穆桂英說了:“元帥,陣法聽起來雖好,但是我們未知效果如何?”穆桂英就說了:“太君,你不必太過擔心,我當然自有辦法。楊文廣、楊排鳳、耶律皓南三人聽令。”三人異口同聲的答道:“末將在此。”穆桂英就下大軍令說:“楊文廣你帶十萬軍隊以及練好‘天玄北鬥七星陣’的七萬士兵到門前迎戰,楊排鳳帶領五萬右先鋒營的軍隊,耶律皓南帶領五萬左先鋒營的軍隊分別去到兩邊埋伏,協助楊文廣的軍隊。”剛下達命令不久,後了軍隊就在門前叫戰了,穆桂英就和佘太君在城牆上觀戰了,文廣就帶領著軍隊出城迎戰了,楊排鳳和耶律皓南就各自帶兵分別從東西兩門偷偷走到戰場兩邊埋伏起來了。文廣上到戰場後就大喊:“是哪位狂徒在亂叫?”叫戰者就說:“我乃是後遼的前先鋒——伊嘉滅宋,你是何人?”文廣應道:“我乃是大宋前鋒楊文廣,楊延昭之孫。”伊嘉滅宋就說了:“楊延昭,在下已經聞名已久了,你是他的孫子,在下實在是太光榮了,能與他的後人交戰。”文廣就說:“不必多說廢話了,先接招吧。”話音剛落,二人就過起招來了,文廣雖然楊家槍法改良過,但對著伊嘉滅宋這一個大將,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過了十多個回合後,文廣見眼前的形勢不利,而且他的招式有些奇怪的感覺,便大叫一聲:“列陣。”七萬先鋒營的精英就排出了“天玄北鬥七星陣”來,團團圍著伊嘉滅宋的十萬大軍部隊,沒有一個人能離開這一個陣,伊嘉滅宋打算離開這一個陣,但是無從下手,經過了一盞茶的時間之後,伊嘉滅宋強行打出了一條路來,隻是帶著一千多的兵馬落荒而逃,楊排鳳和耶律皓南看見如此,就帶回兵馬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