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精了!”這是對上海人處世哲學最普遍的評價。
上海人因為精明,被人稱為“門檻精”。上海人的精明處世,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既包括謀取個人利益的行為,更包括對個人權益、利益的維護,該得到的,他們一分也不讓。這使得上海人常常為一點小利益而斤斤計較。在上海,人們經常看到一幅畫麵是:在農貿市場上,一個儀表堂堂的男士為幾分錢與菜販子吵得不可開交。在生意場上,上海商人都是行家裏手,既識貨又明理,又敢於和善於據理力爭。上海人的錢不好掙。為此,國外的一家報刊稱:“上海人都是經濟裏手……外國人很難從上海人口袋裏掏出錢來。”
上海人精明的處世哲學源自傳統的熏陶。其實,中國南方商人(如廣東商人、江浙商人等)的精明也是有口皆碑的。但是,作為區域整體人群的文化心理素質,上海人整體上被人們認為精明之至。精明已經成為上海人人格的組成部分,成為一種價值觀,一種素質的體現。
從19世紀40年代上海開埠以來,上海從華亭小縣發展成國際化的移民城市。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就決定了它文化底蘊的複雜性,在各種不同文化撞擊、碰撞、相互交融當中,上海形成獨特的多元文化性格。客觀地說,上海獨特的文化形態決定了上海人的多樣化及上海人在處世哲學中的不同。同樣在上海,感受到的可能是不一樣的,海派文化本身的複雜性決定了存在當中的人的複雜性,既有很大氣的人,也有很小氣的人;既有豪爽的,也有婉約的。這個城市的人已經不可以簡單地歸納為上海人,而是擁有全中國各個地方,甚至全世界各個地方不同特點的人。了解上海人的處世哲學,從某種層麵上來說,其實也是在了解我們自己,因為我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有人說:上海是寬容的,否則容納不了五湖四海。
上海是狹隘的,它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特有的習慣。
上海是安全的,因為有牢不可破的秩序和規則。
上海是時尚的,它從不拒絕潮流,並且引領潮流。
上海是思維開放的,沒有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的禁錮。
上海是繁榮強大的,是一個從來都滲透著勢利與稱讚強人的世界。
上海是深刻複雜的,因為沒有任何人可以徹底詮釋。
上海是充滿活力的,它源自各種文化雜交碰撞。
上海是神秘夢幻的,冒險家樂於在這裏接受一夜傾家蕩產的刺激。
上海是投機者的,一朝失敗,躲起來混,三年五載,再來翻身。
上海是頹廢的……
上海是生活舒適的,有錢人心係上海,願住上海。
上海是智慧的,當她在“精明”的揶揄下,始終做她應該做的事情。
所以我們精心編寫了此書,從上海的曆史,所處的地理位置,人文性格,文化特性來深刻分析上海及上海人。這能使我們更加客觀,更加理智,更加準確的認識上海及在這個城市生活的人。
打開這本書,猶如打開了一扇門,一扇通向城市靈魂深處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