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當代美術家述評(8)(1 / 3)

1960年,陳忠誌所創作的中國畫《黃河之鷹》入選全國美展並在國外巡回展出。此後這幅作品被作為國家禮品以國務院總理名義贈予朝鮮。1960年7月,北京市委書記鄧拓在《北京日報》發表了《美術創作中的中國風格與中國道路》一文,文中寫到:“陝西陳忠誌畫的描寫三門峽大壩工地雄偉場麵的《黃河之鷹》、上海陳秋草畫的《不夜工地》、西安石魯畫的《豐收小景》,都是由中國山水畫的基本手法,結合了一些人物畫和風俗畫的手法,毫不勉強而非常新鮮地描寫了我國工業基本建設和農業生產大躍進的麵貌。”

1964年,陳忠誌創作的國畫《評五好社員》入選全國美展,並在《美術》、《人民中國》、《人民日報》等報刊中發表,在美術界產生了一定影響。在此階段,陳忠誌主要以工筆重彩或兼工帶寫的繪畫方式來表現具有主題內容的現實生活。無論從內容或形式上來看,他這個時期的藝術已趨於嫻熟和完善的境地,構成了他藝術曆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1977年,陳忠誌創作的《黃河兒女》入選全國美展,並陸續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文彙報》、《美術》等報刊中發表,同時還被國內數家美術出版社出版。1978年,該作品被編入全國通用語文課本第四、五冊中(易名《望著遠方》),在國內產生了極大影響。《黃河兒女》的產生,標誌著陳忠誌藝術創作的一個新的高度,這幅作品不僅是他個人的代表作品,而且在中國當代美術史中亦具有重要位置。

1981年,陳忠誌創作了中國畫《功勳與流逝》,從而開始了他以水墨寫意為主體表達方式的藝術創新曆程。在此之後,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中央電視台和《人民日報》以及海外的新聞媒體曾多次報道了陳忠誌教授的繪畫藝術。198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中國畫家百人傳》曾對陳忠誌教授的藝術作了全麵評價。

自20世紀90年代以後,以作品《打草鞋》為標誌,陳忠誌教授的水墨畫藝術徹底進入到了一個自由寫意、融彙中西的風格化時期。他的藝術“在水墨沒骨造型法及意象表現中,使水墨的潛能、趣味、內涵在陌生化審美效果中得到新的開發。”“他畫肖像、戲曲人物、抒情小品,又畫動物、花鳥,還畫山水。在多個領域研究水墨語彙、句法結構、媒材效能,探求寫實技巧,充實、提升意象造型的方式,以及主題創作的意境創構,並越來越深入地探索水墨畫中的詩境與象外之象的創作問題,而且把他的探索擴展到多個畫科之間的互通與互補。”形成了個性鮮明、風格獨特的藝術麵貌。以《打草鞋》為例,我們從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國水墨畫大寫意之“解衣般礴”、“逸筆草草,不求形似”、“似與不似之間”等等美學的至境,同時我們還可以直覺地感受到畫麵中所營造出的空間感和光感所帶來的視覺新境界,而這一切卻都十分自然和諧地統一在陳忠誌個人的藝術表現整體語境之中。在此期間,他的作品曾入選“中國藝術大展——當代中國畫展”和“百年中國畫展”以及“全國畫院雙年展”等,曾榮獲美國名人協會提名96ABl傑出成就獎等獎項。《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多次專題報道了他的藝術成就。1993年和2006年,他曾兩度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陳忠誌中國畫展”,受到了美術界的高度評價。

關山月曾指出:“陳忠誌作品的特點是非常嫻熟地掌握了筆墨的技巧,而且對中國傳統筆墨有一定的發展,他的作品有很熟練的中國畫筆墨表現能力,他的畫反映了生活,很有感染力。無論是他的人物畫、花鳥畫都很注重筆墨的感染力和生活關係的完美結合。”陽太陽認為,陳忠誌的繪畫藝術對中國畫的創新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作品《黃河兒女》在20世紀中國美術中是值得回味的。方增先指出:“陳忠誌有精湛的功底,藝術上的儲存很充實,所以運用起技巧來,有時顯得過於闊綽和懶散,他的作品講境界、講品格、講變化、講形式,能準確的把握筆墨的度的控製,韻味實足。他的作品時而細致、時而精練,蘊藏著一種嚴肅的態度,但有時卻又玩世不恭到了荒唐的地步。有時信手點綴,寥寥幾筆白地滿篇,有時大氣磅礴,水墨淋漓,不經意、不負責、不關心,卻又仿佛處處留意。”楊之光曾說:“陳忠誌十分重視自己的感受,他的畫是每次的不同感受創造出來的,隻求效果,不擇手段,即擇一切手段發揮了傳統筆墨的柔和和細膩,又打出了叛逆的師承,用最大的勇氣,達藝術之通途。”劉勃舒曾說:“陳忠誌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畫家,這位畫家對藝術真誠,所謂真誠,主要體現在心無旁騖的藝術本體追求之上,形成了獨立不倚的個人風格。”李琦認為,陳忠誌教授創造了一種屬於他的獨特而鮮明的繪畫樣式,並賦予這種樣式以飽滿的精神張力和氣質特點。他的作品《黃河之鷹》和《黃河兒女》鼓舞了幾代畫家,成為學院派的教科範本。孫克認為:“陳忠誌是長安畫派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在國內享有崇高聲望的藝術家。因為他基本功很紮實,所以在他的作品當中。尤其是近來的作品,無論是人物畫還是花鳥畫,都表現出很隨意、很自由的狀態。這種自由創作的能力,自由表現的狀態,我覺得都是建立在一種多年的藝術提煉上,他的作品可謂獨樹一幟。”作為陳忠誌教授的學生,楊力舟曾說:“陳老師講究美的詩意。我覺得他在講究詩意方麵,比其他老師更勝一籌。所以他的畫是意在筆先,筆不到意到,在這方麵有南方人的靈巧,又有北方人的茁壯。在用墨方麵,他講究光感,所以在他的畫裏麵,給人一種抒情與和諧,我一直覺得,陳老師的畫生機勃勃,滲透著一種秀麗的雅致。他的作品《黃河兒女》創造了曆史。”林墉曾說:“陳忠誌的畫很精彩,在傳統與現代的構成中,他講究簡明、節奏、張力、變化、氣韻和視覺藝術,達到了一種知覺上的壯麗。”陳醉指出:“陳忠誌教授的藝術成就確實是給曆史留下了濃重的一筆,《黃河兒女》表達了那個年代的一種精神風貌,在教科書上留下一幅作品是很不簡單的事。”尚輝認為,在20世紀美術史上有一種現象,就是以非常突出的在一個時代產生影響的代表作來確定這個畫家的曆史地位,陳忠誌應屬於這樣的畫家。他的作品呈現出了時代精神和人文風貌。如果沒有陳忠誌的《黃河之鷹》和《黃河兒女》等作品,那麼,20世紀的中國美術就可能會缺少很多鏈環。陳忠誌的作品是屬於現實主義的,他的作品構圖恢弘,造型堅實,不僅具有極強的表達主題和敘事的張力,同時還滲透著他的主觀創造力。像他這樣能夠將文人繪畫的水墨逸韻和北方高原的渾厚氣象自然地結合在一起的藝術家,實為少見。在藝術追求上,他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探索者,他沒有開宗立派的行為和奢望,但卻形成了個性鮮明的風格麵貌,這亦是值得美術界深思的問題。邵大箴在《自然質樸雄健大方——讀陳忠誌的畫》一文中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