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生產經營中的其他技術經濟分析簡介(一)(3 / 3)

新產品試製和鑒定包括樣品試製和鑒定和小批試製和鑒定兩個階段。樣品試製的是考核產品的設計產量,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試製要求進行;小批試製的目的是考核生產線和工裝是否符合新產品生產的要求,並通過它掌握新產品生產的工藝,完成從試製到正式生產的過渡。

市場試驗階段

對大量數開發出來的新產品,在完成前幾個階段後還必須進行市場試驗,才能決定是否轉入正式批量生產。

市場試驗一般包括試用和試銷。試用是指請用戶直接試用樣品,企業跟蹤觀察,及時搜集試用時用戶對產品質量、性能情況、規格品種、產品結構、包裝裝潢、商標設計等的建議和要求,以及用戶的使用習慣、偏好等。試銷是指將產品置於一兩個典型市場環境中,實地觀察,收集用戶反映,然後綜合分析試用、試銷的所有反饋信息,以作為新開發產品進一步改進的依據。

正式生產和銷售階段

通過樣品試製鑒定和小批試製鑒定,為正式批量生產作了必要的生產技術準備工作,而通過市場試用試銷,可以反饋信息,及時改進產品並製定出有效的銷售策略,以便使新產品能盡快地進入正式生產和銷售階段。

(五)新產品開發的技術經濟分析1.新產品開發的技術可能性分析

新產品開發的技術可能性分析的主要原則有,產品的先進性原則,即產品的性能、質量、設計、功能等指標要比老產品先進;產品的新穎性,即必須是在某一地域內屬於

空白的產品;生產技術的先進性,要求開發試製新產品的企亞,應盡量采用先進的生產手段來進行開發生產。另外開發新產品要堅持標準化原則,參照國際先進水平製定產品標準。

在考慮上述原則基礎上,要從以下幾方麵進行新產品開發的技術可行性分析。①技術來源及技術成熟程度,②技術水平的分析比較國內外同類產品對比);③技術方案選擇;④產品技術指標;⑤生產技術和裝備水平狀況;⑥企業技術力量狀況;⑦研製和檢測手段水平;⑧擬采用標準。新產品開發的不確定性分析

不確定性分析有關原理和方法在本書第九章己介紹,這裏我們著重介紹其應用,不確定性分析一般指盈虧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盈虧平衡分析

盈虧平衡分樂、應首先確定盈虧平衡點。盈虧平衡點是指,當產量達到一定數量時,使企業的銷售收入與生產費用支出相等,此時的產量即為盈虧平衡點。利用盈虧平衡點可以分析和評價企業產品產量和企業效益的關係,是企業確定該產品是否應當開發,生產批量多大為宜的決策依據。盈虧平衡點有多種表示方法,常用的是用產量表示的盈虧平衡點。

在進行盈虧平衡分析時,常用指標有盈虧平衡點率和經營安全率。盈虧平衡點率,就是盈虧平衡點的產量與設計產量(或實際產量)的比率,以百分數表示;盈虧平衡點率越小,表示項目的生命力越強,可承受的風險越大。經營安全率是指設計產量(實際產量)與盈虧平衡點產量之差與設計產量(或實際產量)之比,亦用百分數(9)表示I經營安全率越大,經營越安全。

例如,假設某企業年生產新產品達到設計能力的60%以上時可保證留利,然後假設產品價格、固定費用、單位可變費用分別變“動同樣幅度,均增加或減少10%時,計算出盈虧平衡點的變動情況,從而確定三個不確定因素對盈虧平衡點的影響程度。

新產品開發的決策方法

新產品開發的技術經濟分析常需運用風險型決策和不確定性決策方法。

風險型決策方法

風險型決策方法是指決策者對未來決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自然狀態不是確切知道的,隻知道各種狀態出現的概率。決策者采取的任何一小行動方案都會遇到幾種可能的自然狀態,由此引起的結果也不相同。因此決策者在進行決策時,不管選用哪一個方案都要有風險。風險性決策要具備五個條件:

有一個明確的決策目標。如最大利潤、最短回收期等。

存在兩小或兩個以上可供決策者選擇的可行方案。

存在不以人們意誌為轉移的兩個以上的自然狀態。

各方案在不同狀態下損益值可以計算出來。

各種自然狀態發生的概率可以估計或計算出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帶有風險的決策具有普遍性。由於市場的需求、價格波動及競爭情況變動以及原材料、設備、生產技術、供銷等因素致使企業經營決策帶有風險性,由於決策者的素質不同,對待風險的態度亦不同,從而采取的決策方法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