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烈火逐風,照亮了一片天空,遙望火光,似能聽到弓弦響,馬嘶鳴。
此岸,天際微白,東風漸消,唯有那寬袍博帶,散盡了一身的寂寥。
“都督,此戰我軍必勝!”魯肅欣然道,此一勝仗必然會大振軍心。
周瑜但笑不語,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計中計,計的是天下,算的是輸贏,可是最後誰贏了?“恩仇相報談笑間,百姓何辜多罹難。都說良謀為天下,豈知天下圍棋盤!罷了,子敬,我們回去吧!”諸葛亮必須死,他的野心,勢必會令天下更亂!
赤壁一戰就此完結,東吳大勝,劉玄德不費一兵一卒謀得安定,他——才是最大的贏家!
有道是:若非孔明借東風,北方怎能痛失聲?
周郎被激無奈何,空憐天下起紛爭。
孔明不愧為孔明,令曹操兵敗走華容,讓關羽千秋仰義名,他的算計,他的深謀遠慮,無一不令人折服。
“豫州移兵至此,是何意?”周瑜同魯肅引了三千輕騎來到油江口,質問劉備道。
劉備按照諸葛亮事先教導的對策答曰:“備聽說都督想取下南郡,特來相助。若是都督不去,備自當取之。”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軍勢雄壯,良將在側,霸心漸起。
周瑜笑的人畜無害,諸葛孔明你又在激我!“我東吳欲吞並漢江久矣,如今南郡已是掌中物,如何不取?!”
劉備道:“主要是勝負難料啊,曹操在回去之前,令曹仁駐守南郡等處,必有奇招,外加上曹仁之勇,無人可擋,備隻怕都督不能拿下南郡。”
周瑜麵色漲紅,“我若是拿不下,到時任你取之!”
劉備心底暗自一笑,麵上不動聲色,“子敬、孔明在此,為你我作證,都督莫要反悔!”
魯肅躊躇,想要勸說周瑜一二,奈何周瑜受不得激將,“大丈夫一言既出,何以悔之?”
諸葛亮笑得燦爛如花,“都督此話甚是合理,先讓你們去打,若打不下,主公自當取之,有什麼不可以?!”
看著那礙眼的笑,周瑜輕挑唇角,“自是可以!”
酒宴罷,臨行之際,周瑜向劉備告罪,欲與諸葛亮私談,劉備見諸葛亮微微頷首,含笑答應。
“瑜久聞諸葛先生大名,柴桑之時未曾深交,實乃憾事!”對於年紀輕輕便賢明遠播的諸葛亮,若說他沒用什麼手段,誰會相信?周瑜意有所指的說道。
“都督何出此言?”諸葛亮手持羽扇,逍遙自得,“亮本山野村夫,怎比得都督出身名門,位高權重?!”言下之意就是你能有此成就,不過是祖上庇佑。
“既然先生自稱山野村夫,定然與民相親,那先生可知民之所願?”
“得遇明君,天下太平!”
“那先生所願可否告知一二?”
“然,亮之所願亦為天下一統,國泰民安!”
聽到此,周瑜輕笑,“可是瑜聽聞那劉豫州在請先生出山之時,先生為他定下三分天下的大計,這豈非矛盾?”
諸葛亮亦是輕笑,搖頭,“非也,亮之所以為主公謀天下,實乃他有王者之氣,且具仁心,若主公得天下,乃萬民之幸也!”
周瑜冷哼,“請恕瑜不能苟同!曹丞相曾被許劭評為‘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體恤下屬,雖然有些嫉人之心,但也算的上是從善如流,以瑜之見,若曹丞相得天下,才能國泰民安!先生何不棄劉投曹,這才是為天下黎民著想!”
諸葛亮麵色微變,“此言差矣,亮雖不知都督何以對曹操有如此高的評價,但他卻非明君,正如你所言,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若天下太平,他不過一能臣爾!”想想又道,“既然都督如此看重曹操,何不棄東吳而去?”
“你說劉豫州有王者之氣,我東吳也氣數未竭,何以棄主而去?”
“既如此,公怎來勸亮?”諸葛亮笑說。
周瑜一窒,“確實,瑜亦不該勸先生,先生曾言異人傳你八門遁甲天書,那先生可能自測?”
“測什麼?”諸葛亮不解,他善於觀測天象,實因一切都是有據可循的,但並不能斷人禍福。
“測先生何時出人頭地,掌控大權,測先生何時能成大業,留名千載!”周瑜嚴厲道。
“你……”諸葛亮扇指周瑜,氣結,這句話差點打破了他那一切盡在我心的表象,然而,機敏如他,自是立刻反應過來,“亮不過是幕僚謀士罷了,哪裏會有那麼大的野心,亮一切自是以主公為先,忠義……亮自問不比都督少!”
“希望先生記得今日所言!”收起淩厲鋒芒,周瑜言道,“這裏有一囊酒,算是送先生的見麵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