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由本人發起並主導,學校成立了“高中生哲學思維培育工作室”,在戚家靜、馬軍超、陳偉萍、張希等老師的協同努力下,以中學生哲學思維為切入點,從分析當前中學生存在的哲學思維匱乏的問題入手,根據中西哲學領域的相關理論,從中學生的必修課程《哲學生活》出發,確定了《普高學生哲學思維的培育研究與實踐》研究課題。
目前已在必修課、選修課、微型課程、多學科綜合等方麵開發、開設課程,凸顯哲學思維在指導學生社會實踐及成長生涯中的重要作用。進而探究在當前教育改革和社會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如何通過理念更新、課程設置、非智力因素開發等途徑,為複合型的文科創新人才培養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借鑒。《走進西方哲學》《生活中的哲學故事》《看得見的哲學世界——哲學與藝術》《古代東方智慧》等課程開發開設受到了廣泛關注,在省內同行中多次作交流,發揮了浙江省深化課改實驗基地校的輻射引領作用。
《普高學生哲學思維的培育研究與實踐》課題2013年已被寧波市教育科學規劃辦立項,並於2013年成為了浙江師範大學第三期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立項項目,得到了浙江師範大學的認可。同時,《普高學生哲學思維的培育研究與實踐》課題得到了浙江師範大學裴娣娜、蔡誌良、王國均、李潤洲等教授的大力指導和不吝賜教。
本書旨在從生活出發,引導高中學生哲學“入門”。同時,本課程的開設也選擇了一個特殊的形式,即老師和學生共同查閱資料、共同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當我們的學生在書店、圖書館、在網絡上沉浸在哲學世界的新解讀中時,這一課程的目的便也達到了。實質上,編印本書稿也便是師生共同探究的成果。
這門特選課的順利進行要感謝寧波四中圖書館給我們提供的場館和大量圖書,感謝2014屆同學的大力支持。本書的編寫參考了以下著作所提供的資料,主要有:羅素《西方哲學史》,吉林大學出版社;趙敦華《現代西方哲學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江怡《走向新世紀的西方哲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劉放桐《新編現代西方哲學》,人民出版社;汪子嵩《希臘哲學史》(1-4卷),人民出版社;陳修齋《歐洲哲學史上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人民出版社;楊祖陶《德國古典哲學的邏輯進程》,武漢大學出版社;北大哲學係外國哲學史教研室《西方哲學原著選讀》,商務印書館;張誌偉《西方哲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張誌偉等《西方哲學智慧》,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韓東暉《智慧的探險——西方哲學史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苗力田、李毓章《西方哲學史新編》,人民出版社;等等,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限於本人水平,加之時間有限,本書難免會出現缺漏疏誤,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邵迎春
2013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