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相術分為兩派,一派為江湖派,一派為理學派。江湖派的代表是麻衣道人的《麻衣神相》和袁柳莊的《柳莊神相》,而理學派則是劉劭的《人物誌》和曾國藩的《冰鑒》。而所我學的相術,乃是江湖派中以相心為本的無相宗。
無相一詞,最早出於《道德經》中的“繩繩兮不可名,複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忽恍。”用來比喻道之玄妙,而後成為佛教用語,意為絕真理之眾相,達智慧之彼岸。而無相宗所追尋的最高境界,便是道家的空無、佛家的般若之境。
我因爺爺留下的一本奇書而學到了無相宗的相術,書中記載了無相宗相法的由來,頗具傳奇色彩。
達摩祖師在嵩山少林寺麵壁九年,禪法,武功,醫術皆有傳人,唯有相術無人傳授。他感念自己年事已高,恐這門技藝失傳,便獨自下山尋找傳人。
達摩祖師一路上遇到許多行走江湖的術士,其中不乏有善相者,更有精於易理之人。隻可惜其中多為貪圖名聞利養之輩,不足以繼承此相心之術。
一日,達摩祖師行到一處山中,耳畔隱約聽到有小孩子的哭聲。便順著聲音尋找,隨著聲音越來越大,他來到一戶人家門外。叩門不應,便朝低矮的院牆內觀瞧,看到牆內有三個小男孩在院子裏追逐打鬧,便請男孩們為他開門。無奈屋中孩子的哭聲太大,就連達摩祖師自己也沒聽清自己說的話。
好在達摩祖師身材高大,相貌也異於常人,無意中被一個男孩發現,便跑回屋內。不一會兒,一個健壯的婦人眉頭緊皺地從屋內出來,看達摩祖師不像是壞人,便打開了門。
達摩祖師一看這婦人的麵相便知她是為何事而愁,看來這婦人已經有了三個兒子,隻因家中翁裏缺糧,難以再多養一個女兒。便想把剛剛出生幾天的女兒送給別人撫養,而這個小女孩天性聰穎,定是感知到了母親的想法,所以才哭的如此大聲。
達摩祖師俯下身體,在婦人耳畔告知來意。婦人將其帶入屋內,驚奇地發現,自己的女兒剛剛還哭得震天駭地,這和尚一進屋,她瞬間就不哭了,還嘿嘿地笑了起來。
婦人見女兒笑的如此開心,便問老和尚緣由,滿麵愁容的臉上頓時也笑逐顏開。
達摩祖師凝望著小女孩亮晶晶的眼睛,她那雙漆黑明亮的眼珠中透出一縷微妙的神光,竟令他想起夜空中無數閃爍的繁星。
他雙手合十,激動地對婦人說:“阿彌陀佛,我與這小女孩有百千劫修來的緣分,她就是我曆盡千辛萬苦所要找的人。”說罷,便將身上戴著的一塊古玉交到小女孩的手中,小女孩將古玉緊緊攥在手裏,笑的更甜了。
婦人並不知達摩祖師所說的話是何意思,但總感覺麵前的這個和尚十分親切,好像相處很久的朋友。又想到當今皇上如此敬佛,就算讓女兒出家也未必是件壞事,她微微一笑便道:“我這女兒上輩子不知修了多大的福報才能在今日遇上您,敢問長老尊姓大名,在何處修行?”
話剛出口,小女孩頓時便哇哇地哭了起來。達摩祖師眉頭微皺,隨後便會心一笑,心想這小女孩並不想入佛門,機緣未到,不可強求。遂將自己簡單介紹後便問起小女孩的姓名。
婦人並未聽說過達摩祖師名號,所以並不顯得驚訝,告之女兒的父親姓陳,孩子還未出生就去遠方做生意了,所以還沒取名,便請達摩祖師賜名。
祖師道:“我初見她時,她便笑若蓮花,又覺她天性聰慧,就叫她慧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