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讀者,你們還沒有成熟麼?(1 / 2)

――與小兒飯間對話的一些感想

今天晚飯的時候,我和兒子閑談,我說我小說寫作中遇到的困難啦。他問為什麼?於是,有了下麵我們之間的聊天和我的一些感想。

我說我的《五行神話》開始的寫作時候,因為考慮是60-70萬字的網絡小說,所以設定的是三條線索,主角也不是單一的。這個和網絡上的讀者口味不一樣。編輯和部分書友也指出這是這本小說點推不好的原因。現在小說不上傳新章節,每個星期的點擊在700-1000之間。過去上傳新章節點推在3000左右。這整個一個不死不活。我05年上傳的《誰是誰的寶貝》大概的修改上傳的一部分,點擊率竟然和《五行神話》差不多。

他說:過去的小說都是單一人物,單一線索。幾乎是千篇一律,從地球寫到月球,從月球寫到火星,從火星寫到銀河係。估計最後不yy到宇宙是不會罷休的。這種寫作考的就是人氣。寫到哪裏算那裏,不需要大綱。開始你看的時候還可以,但這樣的東西千篇一律就沒有意思啦。

外國的這類小說就不一樣。開篇的時候往往沒有意思,因為線索太多,人物太多,讓讀者不好記憶。但看下去卻越來越有意思。中國的這類小說是開始看得有意思,越看越沒有意思,就是因為小說的情節單一,人物單一。

我問他:你現在還看這些麼?他回答:“不看。這次在北京學新東方英語補習班的時候,看到一個我這個歲數的男孩看大開本的某小說(這裏不提這本小說的名字為好)感到這樣的讀者很無聊啦。

他形容這本小說是25元一本的盜版,小說有十幾本之多。他說:這是浪費經曆!

我問:為什麼《誰是誰的寶貝》會點推好一些?

他說:網遊多了就沒有味道了,都市類小說就會好起來。

他的話讓我對自己在起點上傳的書再次思考。最初上傳《五行神話》的時候,我便覺得讀者應該是多層次的,讀者也是會漸漸成熟的。但是在《五行神話》上傳的過程中我感到自己的這個認識是錯誤的。現在小兒的話又在提醒我我是對的。但為什麼網絡的讀者還沒有成熟呢?

我是一個看書長大的人,幾十年來看書種類煩雜。藏書量在同齡人中也應該是佼佼者。因為偶爾手癢,也會寫點文字。前年工作煩雜很少讀書。故購置筆記本寫起小說。短篇小說《流浪在七月的海》精雕細鑿,文字上應該說得過去。隨後一年相繼開了三個長篇,以《誰是誰的寶貝》寫作下的功夫最多。這本小說在新浪上傳了部分,在起點也上傳了部分,但其後沒有打理和繼續上傳。這本書在今年夏天工作至於偶爾修改和上傳了一部分,效果竟然還可以。

小兒成熟的很快,初中畢業的那個夏天,我說你要學會獨立思考和社會人生。希望他獨自去北京旅遊鍛煉。要自己買車票,自己找旅館,自己照顧自己,在北京其間要去兩個學校,去遊樂場,去必勝客吃批撒。然後自己回來。後來因為他的兩個同學要求結伴,考慮到對方家長不放心,這才有了接站和住宿安排。回來的時候,我在他的行囊中發現他在北京圖書大廈購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感覺他讀書的類別也開始煩雜。

小兒喜愛讀書和遊戲,特別是對掌上遊戲尤為喜愛,恐怕也是有基因的關係。因為他看的書籍我會略微翻看,偶爾會覺得他閱讀的那些書籍中好者不多。於是開始關注網絡玄幻。這也是我寫《五行神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