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夏日炎炎的烈日炙烤著這個北方人口不到80萬的小城市,正午時分偏僻雜亂的城南區小街上的居民此時基本在家中扇著風扇吃著午飯,臨街廚房裏飯菜的香味時而飄蕩到街上,一個瘦小的男孩狠狠聞了一下蒜苔炒肉、番茄炒蛋、大米飯清香覺得肚子咕咕叫的張野拿出背在身後破舊的小布包內一個裝滿涼水的塑料瓶猛灌了小半瓶,邊喝邊想象著剛剛聞到那些香氣小聲的感慨道:“今天的飯菜真豐盛啊!。”裝好水瓶向前方50米處一個垃圾箱走去。
張野非常熟練的用左手裏自製專用工具一個一米多長的鐵棍鏽跡斑斑手把的另一端四個齒小爪快速翻動著裏麵的垃圾找尋著一切能販賣給廢品收購站的書紙、塑料製品、玻璃、易拉罐等金屬製品裝到自己右手蛇皮口袋裏。
張野打小就是一個聰明的小孩,幹這一行沒幾天就發現垃圾箱裏寶貝雖然多但是氣味太衝很惡心,他給自己製作了這麼一個專門翻檢垃圾箱的工具不僅提高了效率還不用聞難聞的氣味。
張野並不是一個撿垃圾的小流浪兒,三年前他也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慈母愛的幸福孩子,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這個不怎麼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父親所在的鍋爐廠發生意外爆炸事故導致三人亡八人重傷輕傷兩人的後果,在當時這個小城裏造成極大的震動,市長親**問看望受傷家屬,批示要嚴查事故安全責任人並且撫恤事故受害職工家庭本以為能夠得到很好的補償,但是結果卻是雷聲大雨點小,他們三家每人隻給了兩萬塊的補償費還是市裏特批,其他的傷者隻拿到了一千元的補償款報銷醫療費。
在當時人均工資不到300元的時候兩萬是一筆不小的巨款,張野的爺爺張國強帶著大兒子張齡得到消息從百裏外老家WZ縣趕到了開口市忍著悲痛幫著二兒媳婦秦月給二兒子張遠辦了喪事,白發人送黑發人讓張國強在辦完喪事後的第二天就病倒了。
這一病就是半個月光是醫藥費和住院費就讓秦月花了近兩千元,不過好在張國強最終好了住院費太貴在爺爺的堅持下大兒子張齡把他接回老家靜養臨走秦月又給了兩千塊錢讓大伯張齡多費心照顧。
當時秦月和張遠都是開口市周邊縣城的人,上山下鄉在邊遠的黃土高原上一起種地認識的,慢慢的熟悉、相知、相愛後來政策改變他們回到開口市鍋爐廠的當職工,回城後一個星期就結婚了,當年就有了張野住在廠裏安置房總共40多平一室一廳一廚一衛雖然小但是總算有個小窩。
兩人一直過的不是很富裕也不是很差的生活,幸福溫馨從沒有紅過臉拌過嘴,廠裏的人都是很羨慕。自從事情發生之後秦月就再也沒有過笑臉經常發呆臉色憔悴,大家都盡力能幫就幫她,秦月年近四十但是風韻猶存跟三十多一樣也有人勸她再嫁她沒同意。自己獨自帶著十二歲張野度日,鍋爐廠自從事故發生之後效益越來越差半年之後就發不出工資,大家都各自尋找出路也沒人再關心秦月了。
這年月國營職工越來越不吃香隻有幾個有限的大廠還不錯,很多企業廠子倒閉,下崗職工很多找工作就更難了。秦月也沒什麼技能隻能呆在廠裏發呆也沒什麼工作,相思成疾的秦月大病了一場身體越來越弱,張野開始學習照顧母親生活兩人相依為命,家裏的錢像流水般花了出去,原本一萬六千多元的存款花去了六千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