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大陸最南端的東南方向有一座巨大的島嶼,它仿佛是一個被母親遺棄的孩子,孤零零的呆立在日以繼夜的狂風巨浪中。這座與大陸隔海相望的島嶼擁有一個世人皆知的名字:火地島。
這座靠近南極洲的島嶼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與南美洲大陸組成了地球上最著名的海峽之一:麥哲倫海峽。公元1520年,麥哲倫的船隊從這裏穿過了南美洲,作為地理大發現時代最激動人心的一次航行,後人將這裏稱之為麥哲倫海峽。
火地島也有了另一個名字:世界的盡頭。
幾百年之後,火地島成為阿根廷和智利的邊境。這個由若幹島嶼組成的群島,成為了世界各地遊人仰慕的旅遊勝地。而這裏悠然閑散的生活節奏和樂天知命的原住民也隨之聲名遠播,成為火地島的另一個標誌。
“這裏遠離世界的中心,
這裏是世外桃源。
我和我的愛人,
逃出升天。”
這是英國一位同性戀詩人自殺前留下的最後詩作,在他生存的年代,嚴苛古板的宗教道德依然統治著人們的思想。因此,他和他的愛人不得不從歐洲大陸輾轉到美洲,期待尋找到一片棲息之地。
火地島是他們流浪的終點,在這裏,詩人的愛人患上了嚴重的疾病,最後痛苦的死去。詩人用刻刀將上麵的詩句雕刻在愛人的墓碑上,然後自殺殉情。
幾十年後,年輕的生物學者達爾文環遊世界來到了火地島,他看到了兩位逃亡者的墓碑,以及用拉丁文寫成的詩句。達爾文將這件事原原本本的寫在日記裏,並當成旅行軼聞告訴了他在報社工作的朋友。達爾文的朋友聽完之後大受感動,並由此激發了創作靈感。於是他以第一人稱創作了中篇小說《禁忌之戀》,並在報刊上發表。
這部小說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一個月之後印刷出版了五千冊,但很快被當局以一種隱蔽的方式禁止了。
這部小說的印刷本最後一次出現是在1942年的倫敦,一家小書店裏。時值戰亂,書店老板打算清理門店,然後居家遷往美國。他在整理收集來的二手圖書時發現了這本小說,並將它推薦給一位劇作家朋友。這個劇作家用了三天時間看完了這部小說,並以此為素材創作了話劇《大衛的藍眼睛》。
大衛是詩人的情人,他長著一雙如湖水般清澈的藍眼睛。這是這雙時刻散發著憂鬱和柔情的藍眼睛吸引了詩人,並成就了一段離經叛道的愛情傳奇。故事的背景從火地島轉移到了聖多明哥,一個充滿著陽光和淺藍色海洋的溫暖之城。
《大衛的藍眼睛》總共上演了七場,隨後扮演詩人和情人的兩位年輕演員在寓所吞槍自盡。這樁案件在當時傳播得沸沸揚揚,他們赤身裸體躺在浴缸裏,詩人左手持槍,情人右手持槍,他們的右手和左手分別摟住對方的身體。兩隻手槍同時將子彈射進了他們的腦袋,然後兩人鮮紅色的血液和潔白的腦漿混合在一起,傾灑在布滿玫瑰花瓣的水麵上。
按照房東太太的證詞,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將右手按在《聖經》上,左手放在胸前,似乎要壓抑住蹦出身體的心髒,麵色莊重而悲憫的說到:房間裏隻傳來一聲槍響。
法官和檢察官連續三次詢問這位年老的婦女,她是否能夠準確的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倘若真的是這樣,這樁案件將以自殺案結案。因為同時扣下扳機,說明兩人都抱著必死的決心,所以本案並不存在凶手。
《大衛的藍眼睛》隻公演了七場,隨後發生的那樁驚世駭俗的自殺案件從案發到結案也不過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而且,它的影響力很快就被諾曼底登陸的消息驅散了。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個好消息,當我們沒有準備好麵對一件事情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逃避它。
劇作家因為這出悲劇心生巨大的愧疚,這個篤信上帝的中年男人最終在1946年5月16日,一個陰雨不斷的午後,選擇了自殺來結束自己的一生。在他的葬禮上,已經定居在美國的書店老板帶著兒子站在第一排。在神父完成了儀式之後——這並不是以天主教徒的葬禮儀式進行的,書店老板將那本給三個人帶來噩運的禁書放在棺木上,然後眼睜睜的看著工人用一鍬一鍬的泥土將它和劇作家的棺木永遠掩埋在地下。
劇作家的遺孀身穿黑色長裙、雙手套著黑色紗織手套、頭戴懸著黑色麵紗的帽子,那是標準的遺孀裝扮。她靜靜站在丈夫的墓碑前,在她身前單膝跪著一個謝頂的中年男人。
孀婦輕輕扶起靈魂深陷在自責深淵裏的男人,她望著眼前這個略略發福而又文質彬彬的男人,他長著一副善良忠厚的模樣。而此刻,由於內疚和自責,這張臉上布滿了淚痕和汗水,兩頰的肌肉不受控製的抖動著。
您不必自責。過了良久,孀婦終於開口了,這本與您無關。
是我斷送了他,書店老板強忍著不在說話時失聲痛哭,他是個好人,而我害了他。
索倫先生,請允許我這樣稱呼您。孀婦低垂著目光說道,這本是我應當保守一生的秘密,但我不能眼見著您沉淪在自責裏,所以我要告訴您一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