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大戰四(1 / 3)

當然,前線來說,皇帝對自家太子的回報遠不止如此。索額圖帶來撈軍功的眾人,開始向中軍大帳附近調集。而索額圖所負責的中路軍東側,則由石文炳帶著一眾人等換防。

嚴格來說,這時候,整個中路大軍已經沒有什麼危險了。為何?西路費揚古大軍已經大敗葛爾丹一次了。所以,整個中路軍目前的主要目的就是去追擊殘部以及依附葛爾丹的一些部族。

這個看似很占便宜,可其實比較難,因為一旦這些部族的人回去了,自己的頭領再跑到皇帝麵前哭,說我們是被威脅的。以及我們部族已經沒有多少人了,那麼皇帝還要撫恤。

而葛爾丹雖敗,但是人還沒有死,至於跑哪了,具體還剩多少人,誰也不知道。皇帝隻能多批次小批量派人去追擊殘部與散部。

當然中軍大帳還要拱衛皇帝的安全。至於東路軍,皇帝早已吩咐不用過來了,繼續守著黑龍江一帶吧,防止沙俄。

所以這個時候要調動人員變化,既簡單又複雜。索額圖本來負責帶著土謝圖汗的。土謝圖汗是漠北蒙古的三大支之一,但是最早被葛爾丹打碎收服。

本來這就是留著讓索額圖在追擊中立功用的。土謝圖汗跟葛爾丹有不共戴天的血仇。到追擊的時候是最容易分辨哪些是真的黨附葛爾丹,而哪些隻是草原上散居的牧民。當然,這也說明了,皇帝也知道索額圖不善軍事。但是搞政治關係怎麼都是強項。

而現在換石文炳來帶。其長子富達禮就跟著一起過來了,二子慶德還是留在中軍大帳前做侍衛。

在原來的打算中,石文炳一直在謀求讓慶德去西路大軍前線,看能不能撈到一些戰功。以後也好安排。現在則無論如何不能動。因為他們父子畢竟還是出擊,所以一家人不能都出去,以免真的遇到意外,損失慘重。

因為石文炳曾經病重瀕死,所以,他在大家的眼中再不怎麼看,都有體弱之嫌。由他率領的這群人,至少說統帥不怎麼張狂,安全係數就多一分,而危險係數就少一分。而另一方麵,石文炳據說練兵打仗也算好,主要是皇帝一直說很好,所以安全危險又加減一分。

而最後,作為太子嶽父,頂的是索額圖的位置,代表著太子一係在軍中的安排會逐漸由石家一係接過。本的來在軍中支持的單純武將就更喜歡了。

武將支持太子本是很不靠譜的事情。如同索額圖,這些都不是單純武將,他們嚴格來說都是旗人長官。而能打仗的單純武將大多是純臣,這是一個武將的基本素養。這當然是太子在軍中聲望不高的原因。

但什麼時候都不乏早期投資者。太子在軍中當然遠達不到一呼百應的程度,可是要說無人應答也是不可能的。隻是索額圖在的時候,越往後越喜歡逢迎之輩,他自己確實短於軍事,所以選的也不怎麼樣。

而到了石文炳這裏,雖然索額圖也沒有交代什麼人是自己人,什麼人是外人,但在石文炳逐步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之後,來表現的人就開始多了。人的態度就是這麼奇妙,往往一個暗示,一個眼神或是一句話,就基本可以判斷好惡了。

更何況石文炳並不想取代索額圖,他在這事上還是拎得清的。這些人釋放好意,最大的可能仍舊是能從石文炳的安排中獲利,多掙一點軍功。而他們到底是誰的人,現在來說並不十分肯定。因為明珠還負責一路軍呢。

石文炳就個人軍事能力而言,自然是不弱的。而將私欲放在一個合理的位置上之後,他所作出的選擇在別人看來,要公平自然地多。而跟著石文炳換到中路軍東側以及本來就在這一側的人中,賺了個滿盆滿地。

因為大軍最後誰也沒逮到葛爾丹,他還是跑了。可是石文炳這一路隨著越往西走,他們分辨能力十分強,無論是方向還是人口。所以他們逮到的敗兵更多。

當然,皇帝看到這件事,自然心情更好的。

所以皇帝在回程之前,就命石文炳率這一部人口,留守蒙古,追擊葛爾丹。但不歸西路大軍節製。

皇帝是康熙三十五年五月開始回程準備的。當然一路上走走停停,等到六月初九的時候,就真正回到京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