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民族文化(2)(1 / 3)

家長都希望孩子出人頭地。他們也要孩子保存忠、孝、仁、愛的華族傳統美德。通過華語,他們的孩子可以在感情上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古老文明的一部分。這種文明源遠流長,因為它主要是建立在一種久經磨練和考驗的價值觀念製度的基礎上。

摘自(新加坡)李光耀見郭振羽著《新加坡的語言與社會》第166頁

如果我們放棄雙語政策,我們就必須準備付出巨大的代價,使自己淪落為一個失去自身文化特性的民族。我們一失去了這種感情上或文化上的穩定因素,我們就不再是一個自滿自豪的獨特社會,相反地我們將成為一個偽西方社會。脫離了我們亞洲人的背景。

摘自(新加坡)李光耀《在1989年12月26日世界華文教學研討會典禮上致詞》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及多元文化的國家。雖然我國隻有172年的曆史,卻擁有頗為豐富和珍貴的文化資產。這些文化資產是我國人民生活的軌跡和先民的生活曆程,保存和維護文化資產是現階段文化建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摘自(新加坡)何家良《我國應編寫地方誌,了解先輩拓荒史跡》見《聯合早報》1991年5月12日

英國有四百年的帝國統治的經驗,但我的祖先有四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曆史、文化。無論人與人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或國家與國家之間關係,譬如愛、恨、貪、妒、權利、恐懼,無一不能用四個以至八個中國字來總括或代表的。你知道嗎,千千萬萬的頭腦曾經在這四千多年的文化上用過功夫,精益求精。

摘自(新加坡)李光耀《語錄》

華人傳統文化的內容龐雜,最重要的層麵是語言文字,因此為了保留與發揚華人的傳統文化,必須加強母語教育,保留傳統文化必須有所取舍,保留它的精華而去其糟粕。為了保留與發揚華人的傳統文化,必須重視母語教育,因為母語是開啟傳統文化寶藏的一支鑰匙。

摘自(新加坡)林徐典《1990年8月25日在新加坡同安會館主辦的“保留及發揚華人傳統文化”研討會上發言》見《源》第14期第66頁

沒有一個民族有這樣長久的曆史。有四千多年延續不斷的曆史。這是唯一的一個文明,幾千年都是同樣的語言、文化。從那些古跡、雕刻的人像,從古墳裏挖出來的人的樣子以及他們所畫的,你可以辨認得出那些古人和現在的人是有關係的。現在的華人或者中國人,或者華人的後裔,跟兩千年或者三千年前的那些人,那些創造文明的人,是一樣樣的。我想不管我們是在新加坡建設一個國家,建設一個新的社會也好,或者在別個地方也好,我們都要知道根源。

摘自(新加坡)李光耀,轉引自郭振羽著《新加坡的語言與社會》第131頁

新加坡華人麵對著一個困境,由於方言的普及,華語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也使得學生的華語學習,遭遇困難。由於英語的地位已為眾所接受,新加坡華人將來所能有的選擇有二:不是“英語和華語”的並用,便是“英語和方言”的並用;而為了文化上和經濟上的原因,應該推廣華語以取代方言。

摘自(新加坡)李光耀,轉引自郭振羽著《新加坡的語言與社會》第122頁

皮影戲對爪哇人思想的影響是無可倫比的。了解皮影戲,可說是了解爪哇人的第一步。最少有一個皮影戲劇團,在爪哇每一鄉村為各種年齡的觀眾定期上演皮影戲。它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也是社會教育的一部分。自幼年起,爪哇人的思想不隻受到嚴厲的家教所塑造,同時是直接暴露於皮影戲的表演。通過屏幕和摩訶婆羅多及羅摩衍那神話人物,拉線人向廣大的觀眾和聽眾灌輸爪哇人的宇宙觀念。當他向群眾敘述有趣的故事時,他又用詩歌詳細說明爪哇人的生存地位。他們跟自然和超自然秩序的關係,以及在一個衝突的世界中,保持和諧與穩定的重要性。由於經常接觸到皮影戲,兒童已經非常熟悉各種人物,例如阿裕那、一位麵貌虛弱,軟心腸、羅曼蒂克但遵守紀律的英雄;或是比瑪,一位脾氣暴躁,勇敢和惡魔戰鬥者;或司馬爾,一位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小醜。年輕的爪哇人觀眾,可以從這些人物中選擇一種理想的,作為模仿的對象。多樣化的人物,同時提供了精神上的指導原則,以便他們可以分析未來生活中所遇到的人物。

摘自(新加坡)李炯才《印尼——神話與現實》第126頁

爪哇的皮影戲或傀儡戲,不僅是一種民眾娛樂而已。這類皮製的傀儡不隻是拉線人(clalang,在幕後運作傀儡的導演)所操縱,以及在破舊時予以拋棄的東西。它們已經成為大多數爪哇人不可或缺的東西。直到現在,在中爪哇宮殿(Kraton)珍藏的古代傀儡,每年至少取出一次,以供洗浴。這是一種莊嚴的儀式,那些洗滌過傀儡的聖水,被視為富於魔力,人們將聖水澆在稻田,以祈求豐收。傀儡是真的,同樣的,戲曲也是真的。但是,一連串的神話和神秘的實踐,卻使陌生的西方人士感到迷惑。皮影戲在爪哇人的哲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它是真實的東西,但也有神話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