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棠抬眸,也不曾思索什麼,隻略頷首,替鈕圖貴人攏了攏披風,緩緩道:“臣妾宮中雖也有這等奴才,但索性不多,還都能打理。許是永和宮新進宮的奴才多,這才好管些。”
曦妃捏緊了手,憤然道:“這些狗奴才,竟不當現主子是回事。”平靜了眸子,帶著些憐愛對鈕圖貴人說道:“孟柯,你放心,今兒我便向皇後娘娘奏請,撤了你宮裏那幫奴才,命內務府新挑些機靈點兒的來。”
“不曾想,宮中竟有這等風氣……”映棠也感歎,原以為入了宮的女子享的都是主子命,可現下看來,踩低捧高的本事倒習得甚好。
曦妃聞言,睨了一眼正走神的映棠,還以為她是失了信心,便又皺了皺眉,拍拍映棠手,道:“你不要這等子喪氣,你才剛入宮。凡事都得想開些,這日子方能過得順當。”說罷,又看了看四周,小聲道:“我性子直爽,也不拐彎抹角。孟柯,你瞧瞧你這鞋。”說著,便將鈕圖貴人扶起來,垂首看去,鈕圖、映棠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那鞋跟兒已是半掛在鞋底,雪花飄落在鞋麵上,卻無心將雪撣開。鈕圖隨即小聲驚呼了句:“曦妃娘娘!”此時,唯一有能力處理此事的隻有曦妃。映棠也順著聲望向了曦妃,隻見曦妃眉梢帶著倦態,她也想知道曦妃將如何處理。
隻見曦妃凝了凝神,護甲劃過鈕圖貴人的衣服,湊近了兩人,小聲道:“不必我多說,你也該知道是誰的。”
是啊,宮裏頭新秀就跟無頭蒼蠅似得,哪裏敢動舊人。舊人中,皇後德高望重自是不會,亦是不屑,顧常在膽子小更是不敢,剩下便是曦妃及甄嬪瑛常在。唯一有嫌疑的隻有這三人,可如今曦妃這樣關懷鈕圖貴人,似是不像她。
但又轉念一想,賊喊抓賊誰不會,曦妃甄嬪向來不合,若是想借機給甄嬪埋下一顆怨恨,也不難。這三人嫌疑,皆不可排除。可曦妃當前,再道與孟柯不熟悉,這些話隻能咽下肚。
“是她,是她!可臣妾同她向來並無瓜葛,井水不犯河水,更是從未同她爭寵過,她何必這樣看臣妾不順眼呢!”鈕圖貴人頭句話重複了兩遍,讓人心生悲愴之意,不禁心有同情這女人。她向來與世無爭,可卻依舊有人害她。雖然不知害人者為何如此,可這次是鞋子,那下次是甚?還會有下次嗎?這都是映棠所不知的。
幾人正說著,太醫便從風雪中趕了來。那太醫老態龍鍾,走路都有些不利索,這是太醫院右院判蘇太醫。打了個千兒,這才起來。
曦妃忙讓出個位置,忙道:“蘇太醫,你來瞧瞧。”
映棠在一旁跟話道:“鈕圖貴人摔傷,不知身上哪裏還有傷勢,所以未曾妄加移動,隻等了您來。”
那太醫捋了捋雪白的胡子,盯了一眼緊張的鈕圖,放聲道:“鈕圖小主,你若是閉上眼睛還好些,老臣也好盡快診治。”
鈕圖一聽,煞時臊紅了臉,可那眼睛依舊睜得老大,映棠隻好道聲得罪了,將鈕圖貴人的眼睛捂住。
那太醫讚許的看了一眼映棠,便埋頭診斷腳傷,不多時,終於抬起頭來,“各位小主放心,幸在未曾傷及骨頭,鈕圖小主,你身上可還有哪裏疼?”
鈕圖不知如何啟口,一屁股做下去,還能哪裏疼,自然是腚疼。可她向來麵薄,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口。太醫也就不問了,隻是將一盒膏藥拿出交到卿弄手中,晃晃悠悠立身,囑咐卿弄該如何使用,倒將卿弄臉也說紅了。
眼瞧著太醫是要走了,映棠看了一眼已經平靜的鈕圖,心中卻是歎氣。
忽的,太醫開了口,笑道:“羅察小主做得很好,剛摔傷,還不知傷勢在哪的病人不宜移動,小主的大氅恐怕是穿不得了,還是早些回宮歇著,莫要下次,還請老臣來替您瞧病了去。”
三人皆看向地上鋪著的大氅,果真是穿不得了,蘇太醫倒是細心,鈕圖貴人抱歉的說道:“真是對不住羅察常在了,我身上這大氅還能用,你快披上吧,莫要生病了。”說著,便忙將身上鬥篷拆下來,卻被映棠攔住。
“我向來不畏寒,不過一件大氅罷了,穿或不穿也沒甚兩樣的。”鈕圖貴人在雪地了坐了那樣久,若是再將自己的鬥篷取下,可不得病上加病。
病痛,在這後宮可是一件可怕的事……
曦妃在旁笑著,也不說話。隻見鍾粹宮的太監們抬著四帷金鈴翠幄軟轎來了,這是曦妃的軟轎,映棠抬眸瞧了瞧,原她近侍早已回宮喊了轎子來。曦妃遞來一件珠暗紫妝緞狐腋大氅,這等好心,映棠不知是真是假。畢竟,這宮裏披著羊皮的狼可多著呢。
奴才們將鈕圖貴人移至軟轎中,曦妃、映棠二人才放下心。曦妃擺了擺手示意轎子快些走,又回首望向映棠,“成了,去慈寧宮吧,想必再晚些可就遲了。”
晨昏定省,映棠是不喜這些規矩的,每天聚一回就能後宮和睦了?都是癡人說夢,自打自臉罷了。
鈕圖貴人沒事,映棠也能放心,聽了曦妃的話,眼睛望向這紅牆綠瓦,兀自點點頭,心中卻劃過萬千思緒。
慈寧宮門口的梅花兒快開了,等到了盛放時,便是香氣馥鬱,滿枝的紅花兒看起來也很是喜慶,在白雪皚皚的冬日更是平添了一抹鮮豔的紅。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太後喜歡梅花。而這梅花,似乎也在昭示她的前朝輝煌,冬日而獨春。
“給太後娘娘請安,太後娘娘萬福金安。”曦妃、映棠同時請安,輕軟鼻音碰撞嬌聲軟語,倒也別有一番滋味。
太後撂下書卷,慵懶的坐直了身子,瞧著兩人甚是和睦的模樣,終是泛起一絲慈笑,擺擺手示意兩人過去。拉過兩人的手,輕輕拍撫,說道:“這大雪天的,你二人也能想著來瞧哀家,倒是一片心意。瞧著你們和睦得很,哀家也能放下心好生禮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