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一代雄主秦始皇在沙丘平台溘然長逝。
始皇龍禦歸天之後,身為中車府令,同時還掌管著皇帝調兵符節、負責在詔書上加蓋玉璽的趙高,神色莫測地詢問胡亥:“先皇留有遺詔,指定長子扶蘇繼承大位,公子意下如何?”
秦始皇共有十八個兒子,胡亥乃是幺子,此時年僅12歲。聽聞趙高這般發問,胡亥心中“咯噔”一聲,暗自思忖:“老師怎會問出這樣的問題?父皇生前對他極為信任,委以重任,而他也向來對父皇言聽計從啊!”
當年,趙高被始皇提拔為中車府令,因其精通法令刑獄,始皇便命他教最小的兒子胡亥學習判案斷獄之法。趙高教導有方,很快便贏得了胡亥的喜愛。
然而,胡亥實在揣度不透趙高此番發問的用意,他十分擔憂自己的回答不能讓老師滿意,進而失去老師的關愛。於是,他茫然地凝視著老師,雙唇緊閉,一聲不吭。
一個先皇的嫡子,為何麵對自己喜愛的老師竟如此謹小慎微?原來,胡亥的母親早早離世,父皇忙於國事,根本無暇陪伴年幼的他。故而,年幼的胡亥,皆是在孤單寂寞、缺愛少暖、且不受重視的環境中度過的。後來,或許是父皇自覺有所虧欠,對胡亥逐漸寵愛起來。但身為一統六國的國君,麵對錯綜複雜的國家治理事務,又能有多少時間讓小兒子陪伴在自己的身邊呢?
自趙高成為胡亥的老師後,二人朝夕相伴。胡亥本就喜歡老師,而老師對他也關愛有加,一來二去,胡亥便將趙高視作生命中最為親近的人。如今,父皇已然仙逝,胡亥身邊最親近的人隻剩下老師了,他又怎敢不小心翼翼地維護這份感情呢?
趙高見胡亥遲遲不回答問題,便不再迂回,單刀直入地說道:“我們應當私下篡改遺詔,讓公子您繼承皇位,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胡亥聽聞此言,驚得瞪大了眼睛:“多謝老師的美意,可學生尚且年幼,又生性貪玩,如何能治理好這偌大的國家?不如我依舊做您的學生,您依舊做我的老師,我們還像從前一樣,過著快快樂樂的師生日子!”
趙高聽了胡亥的話,臉色瞬間陰沉下來,憂鬱地說道:“倘若公子不能登上皇位,那我們的師生緣分也就到頭了。”
胡亥頓時一臉哭相,連聲說道:“這怎麼可能啊,老師,這怎麼會呢。”
“怎麼不會?!一旦扶蘇登基,大將蒙恬等人必會受到重用。而蒙恬與我素有恩怨,到那時,隻怕我丟了官職都是小事,很可能會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如此一來,你我師生的緣分豈不就此終結?!”
聽到這裏,胡亥的眼眶中噙滿了淚花,哽咽著說道:“老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怎能見死不救?那就依老師的主意吧。”
為了確保篡改遺詔以及後續事宜萬無一失,趙高又找到了丞相李斯,向他詳細剖析了扶蘇登基後的利害關係。最終,李斯被趙高說服,與他結成了同黨。
胡亥尚未正式登基,便聽聞大哥扶蘇遵遺詔之命,在上郡自刎身亡。他急忙找到趙高,滿臉疑惑地問道:“老師啊,您不是說隻是私改遺詔讓我繼承皇位嗎?為何又要大哥扶蘇自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