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愛敏一聽就笑了。
“你是不是怕小姑出閣,就沒人跟你一起睡了?都長成十八歲的大姑娘了,還是這麼膽小,往後可怎麼辦嘍——”
薑愛敏雖是玩笑的語氣,可眼底卻有化不開的苦澀。
她今年27,虛歲都28了。
這年代,25沒嫁人的姑娘都是老姑娘。
小縣城裏的姑娘們,多數二十出頭就結婚了。
村裏姑娘們出路更少,有不少不到二十就結婚的。
而薑愛敏從前那些同齡的小姐妹,現在孩子都能打醬油了。
前些年她在家幫著幹活,原本也動了心思跟著同村人去羊城打工。
可她一個姑娘家獨自出門,家裏人都不同意。
村裏的年輕人,就數大哥薑長海讀書多最出息,還端上了鐵飯碗。
有誌氣的男青年多數都出去羊城、京城這些地方務工了,留在鄉下的有誌青年屈指可數。
等到二姐薑愛華出嫁後,家裏開始給她尋摸婚事,薑愛敏哪裏看得上村裏的年輕人?
雖說她長得漂亮,又有能幹的哥嫂,可介紹的人越多,薑愛敏越覺得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後來哥嫂進了城,盤了個小鋪子穩定下來之後,便花大力氣給她找了份工作。
畢竟老薑家兄弟姐妹六個,薑老爹去世的早,到現在五個兄姐都成了家,也就剩這一個幺妹妹沒有著落了。
薑長海身為長子,又是家裏讀書最多最出息的,對下麵的弟妹自是沒話說,能照顧的都盡量照顧到了。
他花了大力氣給薑愛敏在糧食局下麵的麵條廠裏找了一份工作,就是在車間裏流水線上包麵條。
九零年代,還沒有全自動的麵條機。
車間裏壓麵機壓出麵條之後,都是工人手工懸掛晾曬,再切斷用紙皮包起來的。
薑愛敏隻讀到初中,成績也一般,能有這樣一份工作,還是糧食局下麵的工廠,能算得半個鐵飯碗了。
按理說有工作之後的薑愛敏,應該更好說親事。
可她的年紀已經過了25,選擇範圍真的很有限。
九零年代,沒幾個男人願意找比自己年紀大的媳婦兒。
女大三抱金磚說的好聽,那時候真抱金磚的男人又有幾個?
還不都是往小了去找,實在說不到合適的媳婦兒?
同在一條街上,有想得媒人禮的大媽,動過把薑愛敏介紹給林修明的念頭。
還把這事兒說到了劉大花麵前。
可沒想到的是,媒人大媽被劉大花罵得狗血淋頭,說媒人不安好心,叫她兒子娶個鄉下老姑娘當媳婦兒。
劉大花口口聲聲說自家是城裏人,兒子一表人才還會掙錢,家裏頭還有鋪子。林修明是長子嫡孫,將來要娶個年輕漂亮好生養的城裏姑娘。
林家就住在鋪子後麵的巷子裏,劉大花的大嗓門一嚷嚷,整個巷子的鄰居都聽見了,哪有不傳閑話的。
這閑話當然被傳到了蘇玉荷耳朵裏,還生了好長時間悶氣。
薑璃月就是放學回來,聽見做飯的姑嫂兩人嘀咕才知道的。
當時蘇玉荷千交代萬交代,叫薑愛敏見了姓林的繞道走,千萬別和他家扯上關係。
想不到幾年之後,跟林家扯上關係的,不是小姑,而是她薑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