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了。就是說,劇情大致如下,阿熙為了阻止負心“阿默”離開,她毒死了他!隨後,“我”所遇到的阿默搜索了這裏,他們發現了死去的、真正的“阿默”,所以,與斯泰芬搶奪紅色保溫杯的阿默是假的,他的真實身份是一名秘密警察,他知道一切,因阿熙是盲女的特殊身份,他心生憐憫,拿靴子做了偽裝,隻想假扮“阿默”。其中,他或許想用假身份引誘阿熙離開,而阿熙瘋狂了,衝突之間,警察阿默的同伴死了。麵對同伴的死亡,去留抉擇、殺死兩人的可憐盲女、或是憐愛等等複雜情緒充斥了秘密警察的大腦。他做了選擇,他選擇做一名守護者。他出來尋找食物,隻給他人指引去CPC。最後,這名英雄心願達成,他用靈魂守護了紫門公寓,和阿熙一起,永遠地,長眠在了那裏。
喔······公寓下,代表神秘的紫門、帶刺的鑲金玫瑰,它們早就預示了一切。這是一段陰暗卻又偉大,抑鬱而又令人深思的愛情。親愛的讀者,勞煩你們多思了······
好了,細節伏筆很多,日後的幾部又有更多精彩。我得言歸正傳了:
一、人物設定
許多精彩的第一人稱小說,像《鬼吹燈》、《盜墓筆記》,裏麵都穿插有作者的旁白,就是畫外音,它們讓讀者每每地拍手稱道,讓劇情明晰,讓曆史生動。而我的寫法比較拙劣,或許是我過於執拗。當我每次思考人物性格,每次構想劇情,身心都帶了太多的作者情愫,這就好比演一場戲,演員總得按照人物設定走,去入戲、去感受······事實如此,我不止一次為“我”悲傷,感慨,緊張,憤怒,我甚至憎恨過自己,為什麼“我”會產生這麼多紛亂如麻的雜念,為什麼“我”會懷疑身邊所有的人,為什麼“我”會帶著嫉惡如仇的正義感,卻又膽小如鼠······
“我”的確是一個渾身瑕疵的家夥。倒不如說“我”其實一種情緒的綜合體,飽含著混亂末世中的不安、人性選擇上的徘徊、善惡定義上的判斷等等······
當然,其他所有的角色,都可以說在“我”的眼中做了定性。憨厚簡單、貪吃大意,在關鍵時刻卻又不失謹慎的“猩猩”斯泰芬;聰慧善辨,正義無私,理智到令人信服的傑克;教徒“媽媽桑”薩曼莎;冷酷神秘、身懷絕技、各有故事的老瓊斯、警察中尉劉易斯;還有那些瘋狂殘忍,勾心鬥角、卻有一絲極細善意的囚犯······
二、世界觀構建
本文的的時代背景定位於不遠的未來。
具體為:世界像一盤散沙,局部衝突、發展不均、體製鬥爭,資源分配,它們就像一種皮膚病,一直滋擾著所有人類。地球村僅僅是少數人的夢想,不甘惡疾纏身的陰謀家們將這個思維扭曲,他們擴大軍備,組織軍事聯盟。最終導致世界兩大陣營——聯眾軍事力量與共和聯盟諸國之間的戰爭爆發了。
然而,戰爭並沒有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雙方投入了大量兵力,動用了所有能動用的資源,士兵們在腥風血雨中搏殺,金屬在爆炸中化為焦土······
最後,曠日持久的戰爭居然令發動者們都生了厭。被摧垮的經濟、落後的生產力、不斷增加的死亡率,它們肆虐全球······種種不堪讓戰爭中的人類不得不放棄取勝的念頭,他們從各國選出各自的領導者,經過協商,他們成立了聯合政府。可每個當權者都想名垂千古,他們費盡心機、用剩下的所有家當成立了隻存在於人們想象中的極權政府,它有著至高無上、跨越區域、種族的強大權利,它統領世界上的所有軍隊、警察,控製全球的資源,將各地區劃分出級別,讓任何帶有反抗情緒的異端勢力心驚膽戰······
聯合政府成立後,人們獲得了短期的休養生息時間,高樓重新拔地而起,生產力逐漸恢複。因為生活,“我”也不是給一張白紙了。可上帝不會給人們喘息的機會,他不想看到曆史往複,他要人們做出徹底地反思。“死日”,一道不知名的、強烈的白光照射大地,它的光芒好比輻射,人們瞬間癱瘓,喪失了所有生理機能。少部分人依靠掩體存活下來。可世界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廢墟中出現了感染力極強的變異物種,它們汙染水源,(劇透)消滅所有活著的東西。(具體情節將在《希望城》中提到)
另外,做為幸存者,我們在與變異生物較量的同時,必須與惡劣的環境、或是其他人類相互爭鬥。正如《科特市》中的一切,人性爭鬥為主、變異生物為輔。
我想按順序,構建多個獨立的世界發展觀:世界是聯係的,環境是多變的,生存適應,人為改變。在下麵的作品中,您會看到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