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並不是持久不變的,不注意維護,它同樣會流失。因此,時刻要注意維護好你的能量場,防止正能量流失。正能量流失,同時也會給負能量帶來入侵的機會。這樣下去,是非常危險的。因此,維護好自己的正能量,十分重要。
成為永遠受歡迎的人
對於一個人來講,受歡迎意味著社會對其人品、人格魅力等一切行為認可和讚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得到大家的尊重,無疑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也會使自己有一個愉快的工作氛圍,可以使我們忘記單調和疲倦,從而對生活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受到別人的歡迎,但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很容易的。卡耐基總結自己的經驗,為我們提出了他的見解。卡耐基指出,如果我們隻是要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使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話,我們將永遠不會有許多真實而誠摯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以這種方法來交往的。
也許你學識淵博,也許你能言善辯,也許你談吐文雅,可是僅僅擁有這些,你也不一定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即便你圓滑無比,也總有人看你不順眼,這就是人性的微妙。現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被看作一種藝術,裏麵有著太多太多的學問。
人際交往中,別人喜歡或者厭惡你的感情,是由你的社交水平、品位以及為人處世的方法所決定的。同時,它也可以決定你事業的成功或失敗。
平時,我們常常看到不少人對怎樣處理好人際關係感到棘手,抱怨甚多。其實,隻要我們為人正直,用心並努力,做個受人喜愛的人並不難。
如何成為一個處處受歡迎的人呢?不妨參照以下幾點去做:
1要注意朋友之間的友情
哲學家培根說:“友誼使歡樂倍增,使痛苦減半”,“沒有真摯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獨的人”。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比任何金銀珠寶都要貴重、美好。
2要善惡分明
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能做的要積極參與,不能做的要盡力支持;而麵對邪惡,則要挺起胸膛,敢於正視和鬥爭。
3要相信人的善良本質
不要總是從壞處去推測別人,沒有一生下來就壞的人。
4要說真話、辦實事
說真話、辦實事會使人心裏踏實而感到輕鬆愉快,而弄虛作假、相信迷信則易使人惴惴不安,成為心理健康的大敵。
5要慎“獨”
獨自一人時做錯事,往往要比在公開場合做錯事所承受的壓力大得多,所以,個人行為一定要慎重。
6莫要嫉妒別人
嫉妒很容易使你疏遠別人,並且心理上失去平衡。與其羨慕別人的成就,不如自己去努力爭取。
7要少發脾氣
常發脾氣不僅會使矛盾激化,影響人際關係,也會因情緒不穩而對自己的健康貽害無窮。
8莫要論人是非
閑談莫論他人非,輕則朋友、同事翻臉,重則會鬧出人命,對人對己都會增添無謂的痛苦。
9要敞開心扉
一向開誠布公、以誠相待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理解,才能受到別人的歡迎,輕鬆愉快地生活。
10要遠近兼顧
想問題辦事情,切不可顧了眼前誤了長遠,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的人,收拾殘局時心理壓力更大。
相反,以下十種做法最不受歡迎:
(1)支配他人。喜歡施恩於他人,使自己處於有利地位,固執己見,目中無人的人,都不會受歡迎。
(2)心裏灰暗。對他人和事情總是持否定態度,講話方式和神態讓他人感到壓抑,總讓人覺得有所隱瞞,這類人沒有人會喜歡。
(3)以自我為中心。這類人很少顧及到他人,不清楚自己的處境,過分固執,心術不正,隻想教訓他人。
(4)輕薄。這類人缺乏做人的內涵,喋喋不休,信口開河,很少為他人著想。
(5)自我封閉。這類人戒心十足,不能放鬆地傾聽對方說話,強詞奪理,隻想保護自己;懦弱、退縮、裝腔作勢,使人覺得不坦率。
(6)不信任別人。這類人口若懸河,說話不算話,嘴上說得很動聽卻給人不踏實的感覺。
(7)心態消極。這類人遇事退縮,沒有勇氣,喜歡孤獨、不合群、缺乏想搞好人際關係的想法。
(8)過分自卑。這類人說話含糊其詞,太拘泥於小事,過分敏感,性情乖僻,讓周圍的人感到窒息。
(9)不負責任。這類人工於心計,一旦出現某些差錯便怪罪到他人身上,隻會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進行思考和行動,常常使人感到不安。
(10)偏執。這類人經常采取極端的態度,凡事愛作兩極思考,還沒有等他人說完就迫不及待地做出反應,做事缺乏主見。
使你周圍的人覺得自己很重要
西方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人類本質裏最深遠的驅動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所以,也正是這種需求使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產生了豐富的人類文化。
但是,在我們身邊卻發生著這樣一個沒添加任何渲染的事實: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無論他是默默無聞還是身世顯赫,無論他是文明人還是野蠻人,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無論是你麵前釘鞋的師傅還是居委會管事的大媽,或是大街上蹬三輪車的人,人人都有一種成為重要人物的願望。即使是一個小孩子,他也會用自己的方式提醒人們關注他的存在。
因此,我們在各類廣告中,也都能看到這樣的字眼:“聰明的人都會使用……”,“鑒賞力高超的人士都會使用我們的……”,“想成為人人羨慕的對象就要使用……”,“專門為那些被女士羨慕、被男士欣賞的貴婦而準備的……”這些廣告語都在不斷地告訴你:購買了這種產品就會成為被人們注目的人物,使你感到心滿意足。
可令人遺憾的是,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實際上根本不可能成為令人注目的公眾人物。你想:一個村婦因為使用了某個美容產品就會變成貴婦嗎?一個傻子用了某種產品就會讓人羨慕嗎?根本不可能。而且,購買某種產品的人也未必見得都是聰明人。這些廣告隻是利用了人們希望成為重要人物的願望,而大賺人們的錢財而已。但是,我們卻由此發現了一個這樣的事實:隻要滿足了別人的這種願望,使他們覺得自己重要,你就能很快地走上成功的大道。所以,要打動人們內心的最好方法就是,你要巧妙地表現自己,真誠的認為他們很重要。
那麼,我們在生活中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滿足別人的這種願望呢?
我們大多數人做理論探討時常常誇誇其談,但在實際生活之中,往往就會忽略一些重要的東西,如忽略“每個人都希望成為重要人物”這個觀念。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聽到的最多的就是“你算老幾”、“你算個什麼東西”、“你說的話分文不值”、“你不過是個普通人”等這樣的話。之所以人們要如此對待他人,是因為大部分人看到別人尤其是那些似乎無關輕重的“小人物”時,總是在想:“他對我來說無所謂,他不能幫我什麼,因此他並不重要。”
俗話說,不走的路都要走三遍。那個人現在可能對你不重要,但也許某一天、某個特殊的時候就顯得重要了。事實上,每個人不管他的身份多麼微不足道,地位多麼的低賤,薪水少得屈指可數,但他對你都是很重要的。道理很簡單,就僅僅因為他對你有幫助。所以,當你滿足了他的願望,使他意識到他對你很重要時,他就會更加賣力,對你會加倍地友好。所以,要盡力使你的同事、顧客、孩子、丈夫或妻子,任何一個跟你親近的人都覺得你確實是很需要他們的。真的,這種滿足別人成為重要人物的願望,就是我們成功的“百寶箱”裏的一件法寶。
最後,為了使你能更好地實施這個計劃,以下兩件事情你千萬要記住:
1不要傲慢自大,不要有非分要求
傲慢自大隻能使大家離你更遠,而你有非分的要求則會把別人給嚇跑。
2不要忘記對他們表示真誠的謝意
一般說來,人們是很樂意幫助別人,可是唯有在感覺到這樣做是很值得的時候,而且你也會很感激的時候,他才會繼續下去。相反,如果你不表示感謝,就等於你仍然忽視他們的存在。
方圓結合,剛柔並濟
所謂方圓,即“做人要方,處世要圓”。“方”與“圓”是一種柔韌融合的智慧,是君子生活必遵的法則。如果一個人能夠真正領悟並運用好這一處世良方,那麼任何新環境都不難適應,任何複雜的人際關係也不難處理。
如果說“方”即是“剛”,那麼“圓”必是“柔”。如果一個人一味地剛硬下去,恐怕注定會失敗。相反,如果一個人一味地柔下去,也隻會成為別人的笑柄。在“方”的基礎上加入“柔”功,能方則方,遇圓則圓,就是“方圓人生,剛柔並濟。”
方讓人想到方方正正,有棱有角,說的是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主張和原則,不要為他人左右。“圓”,就是圓通圓融,成熟老練,說的是做人做事要講究技巧,能夠認清形勢,靈活多變,使自己進退自如,遊刃有餘。圓為靈活性,隨機應變,具體事情具體分析;方為原則性,堅守一定之規,以不變應萬變。人的智慧雖然應圓融無礙,但在具體的作為上卻不能模棱兩可。也就是說,做人必須遵守一定的法度和規則,以便立足於社會。這就是“行欲方”的含義。
做人要圓。這種圓是圓通,是一種寬厚、融通,是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別人的弱點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別人高明而盛氣淩人,任何時候也不會因堅持自己的個性和主張讓人感到壓迫和懼怕,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隨波逐流,要潛移默化,絕不讓人感到是強加於人……這需要極高的素質,很高的悟性和技巧,這是做人的至高境界。
曾國藩這個人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了,很多人都說他是一個有魅力的人,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因為他手段極高明,心性極堅柔。他的“剛柔之道”十分老練,要剛就剛個夠,決不心慈手軟,要柔就柔到家,讓人摸不著脈。所以,他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虛虛實實,讓人捉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