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往事(1 / 2)

初晨的陽光落在昭和殿飛翹的琉璃簷角上,散成七彩的光暈,這就是上京的美,恨不得人都是金子做成的。

朱漆的宮門,上部嵌成菱形的格紋,下部五條浮雕雲龍圖案,用烏金彩漆點綴描畫,窗紙皆用棉帛與真絲混紡的析紙,並用晶絲繡出山河流水的圖案,隻有正午陽光照到時才能隱現,顯出金龍江山遨遊的景象,竟現皇家執掌天下之勢,恢弘磅礴。

殿內全部鋪以西南特貢的玄色石板,不澀不滑,大殿左右外側佇立九根瀝靛貼金的盤龍巨柱,靠近禦台處則是五根祥雲柱,寓意九五至尊。

禦台為九階台,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燭架十二台,銅爐十八座分立兩側,居中有一尊方形的青爐銅鼎,置於殿中暗紅色的伏毯之上,燃著烏蘇沉木的香,嫋嫋綽綽。

大殿最內是丹陛台,五階被刻有丹鶴的禦路分開,兩旁各立銅雕遊龍台。台上同樣鋪就紅色伏毯,與龍案後的足金九龍提壁形成一片輝煌的赤金之色。由於時值炎夏,兩邊設有盛冰缸,並有手執描金掌扇的宮人不停扇動著,讓這寂靜清冷的大殿更添了幾分冷意。

龍椅上的人,冷眼看著禦台上分立左右的眾朝臣,在帝王的威嚴之下躬身告罪,連左右丞相都不敢置喙。

“前朝舊案又如何,朕今日便偏要將它翻之出來。刑部,當年吏部尚書曲文暉、禮部侍郎高正科場舞弊,收受考生賄賂的案子可有存檔?”蕭越維將眼光掃向站在群臣中的刑部尚書。

秦時吝上前,躬身團臂,稟道“回稟陛下,刑部皆有存檔,因著當年曲尚書的案子尚有疑點,故此檔簿皆存在刑部檔庫。”

“如此。來人,去將檔簿取來,今日朕便親自看看刑部是如何審案的。”

皇帝身邊的宮人領命去了,不消一會兒那宮人引著一人來到台前。

“刑部侍郎刑立參見陛下。”他躬身跪在秦尚書身旁,垂首,雙臂平伸將拿來的刑部檔簿呈上。

“平身”皇帝微抬手道,“秦愛卿,你這就將當年此案的疑點悉數到來吧,也讓大臣們商議商議。”

“是。”刑部尚書朗聲道“當年曲尚書一案,涉及前朝科場舞弊,先皇震怒,下旨將曲尚書斬首,曲家滿門抄家流放,但當時仍有一些疑點尚存……”

……

天啟十三年,正值三年全國科考的一年。正月初,各地學子紛紛聚首京都,準備正月十七的科舉考試,使繁華的上京又添了許多紛雜。酒樓、客棧到處有莘莘學子侃侃而談的身影,針砭時弊或是猜測今年的金科狀元會花落誰家。而每到這時,也是順天府尹最為頭疼的時刻。隻因南北學子往往各成一派,經常為了猜測狀元是哪裏人士,南北學子誰的文章見解更為高明發生口角之爭甚至在酒樓大打出手,經常需要出動衙役製止鎮壓。但麵對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弱書生,還是今年的考生,不能傷著不能碰著,真真愁壞了那群五大三粗的衙役們。

好在這些日子也隻是小打小鬧,並沒有惹出什麼較大的風波,直到發榜的那一天……

這天正是二月十四,天才微微亮著,街市的商鋪都還沒有開張,便有不少考生三五成群地趕往發榜處。長安門外此時已經聚集了不少考生,熙熙攘攘,若不是有侍衛把手,恐怕這成群的考生能將榜欄踩爛。

雖然各地考生混雜在一處,但還是能明顯的看到,南方考生占據左邊,而北方考生聚在右邊,他們不斷互相推搡著,但礙著有禁軍在此不敢有太過火的舉動。

“北方人大多是草野莽夫,隻識蓄牧狩獵,哪裏懂得作什麼文章?還不如早早回鄉養兩頭豬,莫要在這裏丟臉皮啦,哈哈。”快到放榜時間,有南方學子忍不住出口嘲笑身旁那些北方考生,人群中頓時一片哄笑。

北方考生立即不忿的厲聲喝到“黃口小兒,乳臭未幹,骨瘦如柴,你家是窮的要當褲子了嗎,竟將你養成這般嬌嬌女兒身態。若從背影看去,還以為是誰家美嬌娘不知羞地跑出來了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