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八歲的時候開始練劍,十二歲的時候就成為劍道的強者,十五歲在青城山揚名,難覓敵手,於是他背劍獨行,踏遍三山五嶽,挑戰各地劍修,挑戰者一百零八人,五負一百零三勝,從此名揚天下。
但他沒有滿足,棄劍重修,壓製修為境界,混進市井之間,以萬物為劍,挑戰者從街頭混混,煮飯婦人到砍柴的大漢,不一而足,為求找出劍道的更強之路。三年之後,他年滿二十歲,偶遇一學佛高人偶遇,以舌當劍,論道一日。
自此潛入深山,帶發修行,一年之後,他踏上歸途,重新挑戰勝他的四人,終於一戰而勝,劍道稱尊。
其時,終南山為劍修聖地,相傳七十年前的劍魔就獨居此處,奈何已年老體弱,風燭殘年,難以執劍。世人將他與劍魔比較,可惜生不逢時,唯有嗟歎奈何。
正值風華正茂的他於是上山論劍求教,於是風雲變動,無數劍修聞訊而來,一觀究竟。可惜不知為何,初見劍魔的他竟是轉身便走。
相隨之人不解,問他為何不戰?其答曰,我修的劍是以萬物為劍,手中無劍,一草一木皆可為劍。我觀他行事,行亦劍、坐亦劍,可見劍已在心中,早就修到無劍勝有劍之境,以有形對無形,我又如何能夠勝之?此謂劍心,我學佛一年,以求清靜無為,可惜此非我之道。
劍道無窮,心劍終歸是劍道的一種,為求更高的劍道,他重新上路,踏上萬界山,從此一去無回,自此成為傳說。
時下,天下三分,神洲大地,延綿可知千萬裏,有的人窮其一生,也不能走出一洲之地。
東勝神洲南方偏僻之地,有一城為名陽城,城外有一座大山,此山延綿百裏,山峰起伏,如同駝峰,故又名駝山。山中村子林立,各方勢力以山水為界,又分為四個部落。
部落裏以山中奇珍為食,雖偶有衝突,總體來說還是相安無事。部落中,有一部落以蕭為大姓,故又名為蕭家村。
此刻在蕭家村,一個木板房外,一個二十多歲的赤膊大漢正焦急地行來行去。他長得十分魁梧,虯紮的肌肉隆了起來,如同一塊塊黝黑的岩石,一看就知道力量驚人。不過此時他卻像熱窩上的螞蟻,徘徊不已。
幾個在門外圍觀的人不禁莞爾一笑。這也由不得大漢如此,即將初為人父,他又如何能不急。
正在此時,屋內響起了一陣嬰兒啼哭之聲。大漢一聽,當即臉上一喜:“哈哈,哭得這麼大聲,一定是男孩子,是男孩子。”
駝山的人以山為伴,狩獵為生,民風彪悍,而男孩力氣大,擅長於習武狩獵,又能抵禦強敵,因此也不能說大漢重男輕女,不過是時勢所需,更需要男孩罷了。
“不凡,你就別嚷嚷了,哭得大聲又怎麼樣?我那家的婆娘生的孩子,開始時還不是哭得最大,隔了老遠還聽到,怎知還是女娃,你別高興太早了。”一個手拿著鋼叉顯然剛入山歸來的男子打趣道。
山裏民風淳樸,說的不是那家生了娃,就是誰家的孩子結婚的小事,因此大漢沒有放在心上,反而哈哈大笑道:“老虎,你怎麼像我,都說老虎一定是母敵才凶,所以你一家三頭母老虎也正合此意。不跟你說了,看我的孩子去。”
鋼叉大漢名為蕭虎,是蕭家村獵人隊裏的一員,膝下育有兩女,加上他的婆娘,所以也就成了蕭不凡口中的三頭母老虎了。他與蕭不凡年紀相仿,不過早在十八歲那年就成婚,因此二十出頭就有了兩個女兒。他與蕭不凡關係最好,經常相互打趣。
此時房門吱呀一聲打開,一個婦女抱著嬰兒跑了出來。蕭不凡擠開人群,衝了上去,掀開裹著嬰兒的被子一看,對著圍觀的人大笑:“你看有柄的,有柄的,是男孩,是蕭不凡的兒子。”
蕭不凡看著嬰孩,越看越高興:“在你出生前,我就跟你母親改好名字,男的叫蕭離,女的叫蕭雪,從此你就叫蕭離吧。”
“就你最高興了,還不快去看看你的嫂子,別想著小的,就忘了大的了。”此時蕭虎走了上來,一把接過蕭不凡手中的嬰兒說道。
“怎麼會呢?是我太高興了,虎子,你幫我看著孩子,我這就去看看啊月。”說著蕭不凡就跑進屋內。
見此,所有人都哄堂大笑。蕭離此刻正奇怪地看著周圍的人群,他張口想說話,不過一開口,就更大聲地哭了出來。此時他才發現自己是嬰兒狀態。
究竟反生了什麼?蕭離記得自己進入了萬界山,登上了無相塔,在頂層的地方發現了一座千斤的巨鼎,推開巨鼎之後,竟然見到一道門。他推開門之後,被一道強光一照,就來到這裏了。而看這些人的打扮,根本就不像原本自己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