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修身處世篇(1 / 3)

格言選讀

知恥近乎勇。

——《禮記·中庸》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孫醜上》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司馬遷《報任安書》

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

——楊雄《法言·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周敦頤《愛蓮說》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論語·憲問》

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由義為榮,背義為辱。

——陸九淵《與郭邦逸》

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

——《管子·形勢解》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論語·憲問》

謹於言而慎於行。

——《禮記·緇衣》

實事求是。

——《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荀子·修身》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雍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憲問》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荀子·修身》

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

——《荀子·性惡》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

——《韓非子·喻老》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誌·蜀書·先主傳》

君子強學而力行。

——楊雄《法言·修身》

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

——《荀子·非相》

一飯千金

韓信是我國曆史上的風雲人物之一,他一生的主要功績是幫助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

韓信是一個孤兒,從少年起就獨自過著落魄潦倒的日子。迫於生計,他不得不借故去別人家吃飯。他後來認識了一個亭長,便經常去這個亭長家吃飯。亭長夫人每次看到他都顯得極不高興。

有一次,亭長夫人故意在清晨就做好了飯,一家人趁早吃完了。韓信來了很久也不見亭長家吃飯,便知道人家厭煩自己了,於是憤然拂袖而去,下決心再也不去亭長家了。

為了不至於餓肚子,他想了一個求生的辦法,就是去淮陰城外的溪邊釣魚。有幾個老婆婆經常在那裏洗衣服,時間長了,韓信就和她們熟悉了。有一個老婆婆見韓信如此窘迫,十分可憐他,就在家人送來午飯的時候,分一半給韓信吃。韓信來不及感激,就風卷殘雲般地吃了起來。吃完飯後,韓信向洗衣婆婆深深地鞠了一躬,說:“老大娘的厚待令我終生難忘,將來我出人頭地了,一定會報答您老人家的恩德的。”洗衣婆婆聽了,嗔怪韓信說:“我隻是不忍心看你挨餓,才給你飯吃,怎麼會想到要你報答呢?”說罷,提起洗好的衣服回家了。

望著老婆婆的背影,韓信默默地告訴自己,有朝一日功成名就了,一定要好好報答這位老人家。打那以後,洗衣婆婆每天都會將自己的飯食分給韓信一半。

後來,韓信為漢高祖創下了豐功偉績,被分封為楚王。這時,他回憶起自己年輕時曾經得到過洗衣婆婆的恩惠,便命屬下將她從淮陰請來,當麵向她致謝,並送她黃金千兩以示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