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帝國主義還存在,殖民主義還存在,則戰爭危機還存在。
摘自(越南)胡誌明《關於美國單獨簽訂對日和約的聲明》《胡誌明選集》第2卷第169頁
我國的人民戰爭,是從黨的政治路線出發的全麵的全民戰爭。所謂全民戰爭,是指全體各族人民,全國各階層人士,不分男女老幼,統統起來用各種辦法,各種武器,在每個地方、每一時刻,為拯救祖國而鬥爭。所謂全麵戰爭,是從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思想上、文化上、法律上、外交上……打擊敵人,以群眾性的武裝鬥爭和政治鬥爭為兩種基本的鬥爭形式。戰鬥和生產勞動相結合,既滿足戰爭需要,又可在精神上和物質上改善人民的生活,培育人民力量,增強戰爭實力。
摘自(老撾)凱山·豐威漢《關於人民戰爭的若幹問題》第3章第51頁
人的本性總是喜歡追求財富,哪個村子出現了一個驍勇善戰的首領,他就會帶領本村人馬去侵略別的村子。即使別人沒有惹他,他也會去侵略別人。事情從來就是這樣,曆史上的戰爭和權力爭奪,總是比其他事件發生得頻繁。
摘自(泰國)披耶阿努曼拉查東《泰國的風俗》
不經過談判、不簽訂條約、不發表和平宣言而用野蠻的暴力奪取他國領土的做法,是與這一時期歐洲政治思想家和政治家們反複強調的自由主義背道而馳的。第二次英緬戰爭是一次“赤裸裸的帝國主義(在這個詞的最全麵的意義)戰爭。”緬甸人在十九世紀上半葉是夠驕傲自大的,但是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夠低聲下氣了。與第一次英緬戰爭不同,這一次無論國王還是人民都是外國侵略的無辜犧牲品。
摘自(緬甸)貌丁昂《緬甸史》第10章第200頁
每一次戰爭,不論是在什麼地方發生的,不論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發生的,不論是在過去進行的還是在現在進行的,總是要留下一些重大問題,需要國家和它的人民在過正常生活以前加以解決。每一次戰爭不僅造成經濟困難,破壞寶貴的財產和物質,還會留下道德危機,使國家機構在老百姓的眼中貶值。
摘自(印度尼西亞)蘇加諾《在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獨立六周年慶祝大會上向全國人民發表的演講》《蘇加諾演講集》第59頁
在旗下被俘的阿利耶出身者,應通過一定時間的勞動或付出(奴隸身價之)一半金額獲得釋放。
摘自(印度)考底利耶《政事論》第2卷第13章
緊張關係不僅存在於窮國和富國之間,也存在於富國和富國之間,因為他們力圖控製或影響發展中國家。這種欲望曾是過去大多數戰爭的起因,也是今天關係緊張的根源。
摘自(印度)英迪拉·甘地《甘地夫人自述》第7章第136頁
戰爭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最可怕的惡魔。友鄰國之間發生矛盾時,它表現得最為猖狂。
摘自(巴基斯坦)拉迪夫·卡西米裏《番紅花》第15章第162頁
戰爭的爆發會帶來十分可怕的後果,對此我們必須給予嚴重的關注。一般人對某些現代化武器的殺傷力仍知之甚少,即使那些想像力極其豐富的作家,也很難設想出這些武器的強大威力。所以,我們要求和平。現在許多地方還存在著戰爭的危險,我們必須在不喪失原則的前提下努力爭取和平,因為有些基本原則是我們經過長期奮鬥才取得的。我們應該製定一種政策,使這種政策不僅能保證我們的生存,也能使別人和我們共同生存。隻有這樣,才能使人類免遭跌入深穀的災難。這政策便是我們常說的“中立主義”所含的哲理和基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