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率“西進兵團”出遼西後,於13日占領彰武,15日進占新立屯。錦州失守後,衛立煌認為廖兵團再無西進的必要,應迅速撤回新民,否則又有被解放軍包圍消滅的危險。但蔣介石於10月16日回北平後,連電衛立煌迅速向錦州攻擊,而衛立煌堅決不令廖耀湘繼續西進,又不敢令廖撤回新民。
10月19日,蔣介石在北平召集傅作義、衛立煌和杜聿明開會,討論收複錦州事宜。會上,衛堅持要集中兵力守沈陽,而蔣則非要收複錦州不可。杜聿明認為東北國軍士氣不振,各軍殘缺不全,要打也得經過補充整訓,才可以相機對錦州攻擊。蔣說:“我們有空軍優勢、炮火優勢,為什麼不能打?我認為可以打!”杜鼓起勇氣問蔣介石:“校長看收複錦州有幾成把握?”蔣說:“六成把握總有。”杜覺得蔣介石似乎老糊塗了,有六成把握就想同解放軍決戰。於是引孫子兵法說:“廟算勝者得算多,廟算不勝者得算少,多算勝,少算敗。現在我們算到六成,隻會失敗,不會勝利。”但蔣執意收複,強令廖耀湘兵團以營口為後方全力攻錦州,劉玉章第52軍先占領營口掩護後方。同時,蔣介石又任命杜聿明為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冀遼熱邊區司令官,指揮葫蘆島、錦西部隊向錦州攻擊。蔣並說:“你們對共匪作戰都喪失了信心,我料定隻要我軍主力從沈陽出來攻擊,與葫蘆島各軍南北夾擊,共匪必退,我們就可以收複錦州。萬一把共匪打不退,有52軍占領營口掩護後路,再令廖耀湘撤退也不晚。”
就在長春即將解放之際,毛澤動認為,東北野戰軍下一仗以向南打錦西、葫蘆島之敵為有利。但林彪認為,如攻錦西,須準備在海岸邊與敵12個師作戰,地區狹窄,自己大兵團用不上,敵則扼原有強固工事抵抗,戰鬥不能很快解決,而廖耀湘西進兵團則可能乘虛進占錦州,對己不利。因此,林彪於19日致電軍委建議:“如廖耀湘仍繼續向錦州前進時,則等其再前進一步後,再向其進攻。但有若幹跡象廖不再前進,或有向沈陽、營口撤退的情況時。則立即迅速包圍廖兵團,以各個擊破的方法,將其全殲,使之不能退回沈陽和退至營口。”毛澤東最擔心的就是擁有大量精銳部隊的廖耀湘兵團從營口逃跑,所以他完全同意首先將該兵團圍殲在遼西沈、錦之間,立即複電林彪,要求“既本此方針,即刻動手布置,鼓勵全軍完成任務。”
10月20日,林彪發布作戰命令:劉震第2縱隊、韓先楚第3縱隊、鄧華第7縱隊、段蘇權第8縱隊、詹才芳第9縱隊、李天佑第1縱隊及第6縱隊第17師和炮兵縱隊,立即由錦州地區隱蔽向新立屯、大虎山、黑山方向疾進,從兩側迂回包圍廖耀湘兵團;萬毅第5縱隊、黃永勝第6縱隊分別由阜新、彰武地區南下,切斷廖耀湘兵團往沈陽的退路;梁興初第10縱隊和第1縱隊之第3師由新立屯東北地區後撤至黑山、大虎山地區,構築工事,堅決阻敵前進,以爭取時間等待主力回師,爾後配合主力部隊圍殲敵軍;吳克華第4縱隊、賀晉年第11縱隊在塔山地區繼續阻擊錦西方麵敵軍,保障主力作戰安全;獨立第2師以4天時間趕到營口,切斷敵軍海上退路。23日,林彪又電令第10縱隊:“務使敵人在我陣地前屍橫遍野而不得前進。隻要你們堅守3天,廖耀湘西進兵團必遭全殲!”
10月23日9時,廖耀湘兵團向黑山、大虎山發起猛攻。東野第10縱隊司令員梁興初命令各師:“死守3天,不讓敵人前進一步!”第10縱隊將士以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進行頑強的抗擊,寸土必爭。經過3天激戰,10縱隊守住了黑山、大虎山陣地,使廖耀湘兵團失去了西進的可能和南撤的寶貴時間。廖耀湘以5個師的兵力連日攻擊黑山、大虎山陣地受挫,使他西進攻打錦州的決心動搖,遂於25日晚下令向東南營口方向撤退,但行至台安附近便遭東野第8縱隊第23師和正奉命由盤山北進的獨立第2師阻擊,廖耀湘誤以為是共軍主力,又於26日按衛立煌的命令向東撤回沈陽,卻被黃永勝的第6縱隊堵住去路。至此,廖耀湘兵團10萬人馬全部陷入東野數十萬大軍的重重包圍。廖耀湘走投無路,仰天長歎:“10萬精兵啦!老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