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側是孫先生生前喜歡坐立的花園,矗立著一尊國父的半身銅像及“天下為公”四個大字,以供人們瞻仰。
大炮台
大炮台是澳門眾多炮台中規模最大、最古老的炮台。大炮台位於澳門中部高山地區,是澳門初期最重要的軍事重地,與鬆山炮台、媽閣炮台形成一個軍事防護牆,再加上望夏炮台,形成當時優勢軍事地形。
大炮台又名聖保祿炮台、中央炮台或三巴炮台,坐落在大三巴牌坊側,是澳門主要名勝古跡之一。大炮台建於1616年明神宗年間,本屬教會所有,為保護聖保祿教士而興建,用以防禦海盜,後轉為軍事設施區。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鋼炮,現今古炮雖已失去軍事作用,卻成為澳門的古舊文物和曆史見證。
炮台上有一大片空地,綠草如茵,參天古樹,生長茂盛,巨型鋼炮雄踞於旁。台上並置有不少古跡文物和曆史性建築物,如炮台上的古塔便是當年耶穌會的會址之一。建於空地中心的一座南歐式平房建築,現在是氣象台的辦公室。其右側有古鍾一口,是著名的鑄炮專家所造,曾被遷往葡國安放,數年前始由修女會轉贈回澳,而炮台入口處門前頂的石雕記錄了此座炮台抗禦外敵的戰績。
大炮台四周景觀優美,可俯瞰全澳景色,更可遠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帶的風光。在大炮台上設有旅遊司谘詢處,人們可在該處查詢有關資料。
現今大炮台上有兩個博物館,一個是澳門博物館,直通大炮台下的大三巴牌坊。而另一個規模比較小的是介紹大炮台曆史的博物館。
澳門林則徐紀念館
澳門林則徐紀念館在鼓樓區澳門路16號澳門蓮峰廟內。原名林文忠公祠,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1982年按原樣修複,占地3000平方米,建築麵積1000平方米。
澳門林則徐紀念館於1997年11月在蓮峰廟內落成,以讚揚林則徐不畏強權、勇敢禁毒的高尚品格。
1839年,兩廣總督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堅決實行禁絕鴉片措施,在虎門銷毀200多萬斤鴉片。由於當時澳門是鴉片集散地,林則徐遂於同年七月來澳巡視,並於天後殿前天階的亭台會見葡萄牙官員,亭台今日仍舊保存,屋簷後懸有一“心”字匾額,寓公正判案之意。
館內藏有虎門銷煙、澳門昔日風貌等圖片,林則徐和朝廷之間的通訊資料,還有各種船隻的模型:清代的中國軍艦、葡萄牙航船和鴉片存放船等。在紀念館的中央擺放了真人般大小的模型,再現了當時林則徐接見葡官員的情形。最後,觀眾還會看到吸食鴉片的器具,以此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毒品的禍害。
屏牆左右石拱門上橫額分別石刻“中宗宗袞”、“左海偉人”,屏牆內浮雕虎門銷煙圖,正門上橫額石刻“林文忠公祠”,庭置執事牌。儀門廳後石道直達禦碑亭,內有光緒三十一年立的道光三十年“聖旨”、“禦賜祭”、“禦製碑文”等3塊青石碑。
亭北為樹德堂,中祀林則徐坐像。堂西為南北花廳,廳西有兩層的曲尺樓,原為林家子弟讀書處,樓前有草坪、魚池、假山、花木,全館為古典式園林建築。
堂、廳、樓均辟為林則徐生平展室,分“林則徐生平事略”、“林則徐與鴉片戰爭”、“林則徐與救災、水利”、“放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手跡”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