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博物館
澳門博物館是澳門現有博物館中最大、最新的,位於澳門市中心的古跡大炮台內,上下共三層,總麵積2800平方米,館內收存了3000多件展品和文物。澳門博物館於1996年9月開始動工,在1998年4月18日落成揭幕,共耗資13億澳門幣。
澳門其他的博物館都有一個特定的主題,而澳門博物館則力求涵蓋這片土地及其人民生活的方方麵麵,旨在保存數個世紀東、西方文化在澳門交彙並和諧共存的多種麵貌:傳統、風俗和文化等。盡管博物館的藏品並非價值連城,但卻蘊藏豐富的曆史意義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回憶。盡管一些展品是複製品,但更多的展品是真品,盡現過去數百年當中居住在澳門的不同民族和平共處的生活狀況和曆史麵貌。
澳門博物館共有三層:一樓澳門地區原始的文明,介紹澳門地區的起源及史前至17世紀中葉澳門作為重要國際貿易港的情況,歐維士於1513年到達珠江三角洲前中國和葡萄牙各自的發展曆程,兩者在澳門相遇後引起的貿易、宗教和文化等方麵的接觸和在往後的數百年逐漸形成的獨特的澳門文化。二樓展示澳門民間藝術與傳統,如澳門的傳統節慶、日常生活、傳統手工藝及古老行業等,讓參觀者可以了解澳門的傳統和民間藝術。展品還揭示澳門曆史的各個階段和方方麵麵:娛樂、日常生活方式、宗教禮儀和慶典等,以突顯不同文化和種族的人民在澳門相互包容、共存以及既豐富又獨特的生活方式。三樓為當代澳門的社會特色,展示當代澳門城市生活的特色和對未來的展望。此外還展出一些與澳門有著密切聯係的作家的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葡萄牙文學家賈梅士和庇山耶。展覽的最後部分向參觀者介紹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的澳門的前景與機遇。
澳門海事博物館
澳門海事博物館成立於1987年,而現今的展覽大樓在1990年開始正式啟用。
澳門海事博物館所采用的主題不但反映了澳門曆史與大海之間的密切聯係,還很有係統地闡述了中國和葡萄牙在海事方麵的經曆,說明了大海對人類及文化所具有的重要性。
澳門與海一直都有緊密的聯係,為了反映這種地理文化特色,博物館展覽大樓通過下列四種主題,介紹這一地區的主要海事活動:中國南部的捕魚方法和傳統漁船、科學技術和交通工具、葡國和中國的海事曆史、水族館。
博物館外牆如一艘三桅船張開的帆,而它的玻璃窗則令人聯想起一個又一個的了望台。昔日的一號碼頭已被列作博物館的設施,並成為休閑場所,人們可在這偌大的廣場瀏覽、觀賞一下四周的風景,更可在水池玩搖控模型船。人們還可坐上模擬潛水器探深海的奧秘,或者登上一艘真正的帆船,在恬靜的河上享受一次難忘的海港遊。地下和一樓之間的閣樓陳列了十二艘葡國傳統船隻的模型。在各模型之上有一小熒幕,透過畫麵可知悉各船的來源地及其用途,而且備有葡語、廣東話及英語作為旁述。二樓的陳設把當年航海大發現的旅程重新展現在觀眾眼前,訴說著東西方的航海曆史,位於博物館頂樓的展品是與航海技術及交通工具有關的。博物館還有兩艘帆船停泊在碼頭內,每天在內港南灣一帶行走。
博物館內充滿著大海的氣息:售票處之下擺放著一缸色彩斑斕的金魚,牆上一幅巨型瓷磚畫是人手繪製的,刻畫著各種羅盤方位標。館內有一幅浮雕,刻有葡萄牙航海家到達的情形;還有數幅不朽作家的油畫,此外還放置了多件由博物館船舶模型工場按比例精心製作的模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