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2 / 2)

曆史的大變革、大分化和大改組,必然帶來曆史的大發展。隨著中國曆史進入漢代,敦煌地區迎來了一個決定自己今後曆史、文化與藝術曆史地位的大發展時期,這是與敦煌地區地處當時西陲戰略要地的地理位置直接相關的。漢代的國防,特別是在漢代的前期,最為重要的就是對日益強大並開始影響漢代統治者政權鞏固的匈奴族的南向擴展勢力。為此,直接引發了中原漢王朝與西域、中亞各地區的聯係的進一步加強,而敦煌地區重要的地位就顯露了出來。從這一方麵而言,是匈奴民族侵漢的行為這一契機客觀上促成了敦煌地區曆史地位的不斷上升。敦煌地區從此開始成為今後中原王朝最為重要的邊疆軍事戰略要地之一,成為中西陸上交通交流最為重要的橋梁和紐帶。“絲綢之路”寬泛的意義,已不僅僅是“絲綢”貿易而已,它開通之日就已經在漢代直接轉化為政治、經濟、科學、文化、藝術、生產和生活方式交流傳播的“文明之路”。遙遙千萬裏的“絲綢之路”,撒滿了傳播人類文明進步的種子,這些飽含著各民族人民智慧和民族精神的精華的種子,從東撤向西,從西撤向東,互相交流融合,發芽生根成長壯大,為推動世界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種曆史情形,無論是中原王朝高度集權專製統治穩固的條件下,還是中原動蕩衰亂時期都是一致的,不斷向前發展的,隻是影響和貢獻的範圍及大小有所區別罷了。

隨著漢王朝各種矛盾的激化,開始完成自己的曆史使命,走向覆滅,中國秦以來形成的統一的封建專製之網,第一次被扯破。至隋王朝重新統一之前,雖有局部的統一,短暫的全國統一,但就總體而言,中原大地再沒有形成堅強牢固統一的曆史時期,中國曆史進入了一個空前動蕩混戰的時期。這一時期敦煌地區的曆史發展有自己特殊的自我成長發展的意義,從而為敦煌曆史、文化與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的敦煌地區,雖也有政治統治權的不斷更替,但這種政治變革、政權更替相對來說對敦煌地區整體的政治、經濟、文化與藝術的發展,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害。所以,在這一大動蕩的封建勢力重新分化組合過程中,敦煌地區的震蕩是較小的,反而促成了其間的民族大融合,促進了敦煌地區文化藝術的發展融合達到了自己的第一個高潮。為此,準備了敦煌地區隋唐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與藝術進一步發展的條件,為中西交通交流的進一步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

北周王朝對北方地區的統一,為隋王朝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隋的統一全國,又為唐乇朝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與藝術的空前發展準備了條件。從北周時期到唐王朝前期,在原有基礎和條件準備的情況下,敦煌地區較平穩地過渡到了中國封建時代的最繁榮發展的時期。唐王朝的曆史,在史學界各史家而言,一般是大書特書的。這一時期敦煌地區的曆史,無論是其政治、經濟還是文化、藝術,特別是其文化藝術的發展,掀起了中國封建時代的又一個高潮,其文化藝術成就也進入了中國封建時代敦煌地區文化藝術成就的最高峰。

唐王朝盛極一時的統治和發展,自“安史之亂”後,開始走向衰落,其後雖也出現過斷續的“中興”,但終究無法挽回其覆亡的命運。這種中心統治的危機,反映到敦煌地區自然有其特殊的曆史表現。

唐王朝中後期,直至五代時期,敦煌地區先吐蕃後西夏先後兩次為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所統治,進入了敦煌地區曆史上民族融合的又一次高潮。在漢族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與藝術影響下,雖然敦煌地區一段時間裏遭受了落後的“農奴製”的統治,但這一時期民族間相互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藝術交流交往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