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主要參考文獻(2 / 2)

陳存恭、陳仲玉、任育德訪問,任育德記錄:《石璋如先生訪問記錄》,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年4月。

羅振常:《洹洛訪古遊記》,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

郭勝強、郭萬青:《殷墟漫話》,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

郭旭東:《青銅王都》,浙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3月。

郭旭東:《走進殷墟》,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8月。

朱彥民:《巫史重光——殷墟甲骨發現記》,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5月。

劉誌偉:《殷墟、殷商、殷都——世界遺產知識讀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年6月。

董作賓、董敏、張堅:《走近甲骨學大師董作賓世界文化遺產——中國殷墟叢書》,上海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杜久明、楊善清:《中國殷墟——去安陽認識商代文明世界文化遺產——中國殷墟叢書》,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

[美]楊曉能著,唐際根、孫亞冰譯:《另一種古史——青銅器紋飾、圖形文字與圖像銘文的解讀》,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年10月。

沈頌金:《考古係與二十世紀中國學術》,學苑出版社,2003年11月。

蘇湲:《中原考古大發現——殷墟之謎》,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陳寧寧:《河南大學憶往》,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河南文史資料》(總56輯),1995年4月。

隗灜濤、馬征:《教育之夢——蔡元培傳》,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

嶽玉璽、李泉、馬亮寬:《傅斯年——大氣磅礴的一代學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焦潤明:《傅斯年傳》,人民出版社,2002年。

石興澤:《學林風景——傅斯年與他同時代的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

趙淑靜、吳琦、陳騫:《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雲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竇應泰:《李敖檔案》,九州出版社,2005年11月。

岱峻:《發現李莊》,四川文藝出版社,2004年5月。

嶽南:《李莊往事——抗戰時期中國文化中心紀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劉振宇、維微:《中國李莊——抗戰流亡學者的人文檔案》,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