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鳳求凰(1 / 3)

鳳凰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它與龍一樣同為我們漢族古代的圖騰。關於鳳凰,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其實鳳凰是一種雌雄的統稱,雄性為鳳,雌性為凰。它們在一起之後,就總稱之為“鳳凰”了(順便說一下,麒麟,其實也是雌雄的統稱。)鳳凰作為我國的圖騰,它們象征著祥瑞!作為傳說中的鳳凰,它們的性格高尚純潔,好像也可以說它們非晨露不飲,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棲…它們誌向高遠,喜好安逸自在的生活。突然感覺它們有些像那些聖人、賢者或是仙子。可能這世間根本就沒有完美無瑕,但人們又是希望有完美無缺,所以美好、完美的人、物或者是世界隻有在想象中,隻有在傳說中存在!

《鳳求凰》是一首琴曲,它所表達的是一位男子將自己比喻為鳳,大膽的熱情的向一位美麗比喻為凰的女子的表白,同時也是對愛情的向往與誓言!《鳳求凰》這裏麵也是一段流傳千年的愛情故事!

隻不過,神化或是傳說都是對現實有些美化或者是誇張,要是用現實的眼光來看,或許是這樣——在愛情的世界裏,在大多的時候,最開始都在於男人主動的“去愛”,而女人應該是“被愛”的!

司馬相如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辭賦家、音樂家…他屬於一位才華橫溢,風流倜儻的大才子。

可是在古代,寫作、創作大都沒有多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曆史中有著太多文人墨客,在這背景下生活的清貧困苦,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古代的許多文藝作品,都好像有那麼帶了些抱怨的意味。司馬相如雖說有才華,可是他在青年時期也是有些不得誌,也有一些鬱鬱寡歡。

話說他年少時就喜歡讀書練劍,也喜愛音樂,這樣的人,他在他們家鄉也算得上是有點小名氣。

在司馬相如二十來歲的時候,他的父母也是有著“望子成龍”的期盼,所以他們湊了些錢托關係,為司馬相如買了個在京城裏的小官職,不過也可能是錢少了些,關係不硬,所以隻是謀了個閑職而已。所以說“錢”與“幹爹”是一個曆史的現象。

有才能的人是不甘於安於現狀的,他們總會想著如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司馬相如在那個小職位感覺一直不如意,好像也沒有什麼好發展的空間,所以他辭職,離開了京城,投在一位叫梁王的門下,做他的幕僚。

在當時大漢王朝國力昌盛,也是在一個和平時期,所以對於那些官僚來說,他們吃飽了也是沒事幹的,所以每天來也就是吃喝玩樂拉撒睡。

所謂的幕僚的工作也應該是拍拍馬屁,在酒桌上暖暖氣氛,陪著遊玩的時候寫個讚美的文章,當然偶爾也要出出什麼所謂的計謀。司馬相如也應該是這樣的吧,他在梁王底下做幕僚時也寫過一些辭賦,其中有篇叫《子虛賦》最有名了。

現實的世界就是如此,不管你想的多麼的完美,書生隻是那麼一個不太有用處的角色,鬥鬥樂子罷了。

生活不管怎麼說,依然還是要如此過的,平淡著,重複著,鳥下鳥的蛋,人拉人的屎,吃多烤紅薯了就會多放兩個屁。

生活需要變化,生活也真的應該要變化。

司馬相如在梁王那裏做幕僚一做就是好幾年,直到梁王的去逝,他也失業了。

失業了,想必司馬相如是有些痛苦的吧!想想離開家鄉,外出十來年了,想想曾經的豪情萬丈,想想曾經的憧憬、夢想,這一切,現實都將他打得四分五裂,打得落花流水。光宗耀祖,榮歸故裏也是那麼的可笑了!

有些失魂落魄的司馬相如離開梁地回到了他的家鄉四川成都。他如今已是三十來歲的大齡青年了,如今沒有事業,也還沒有成家,想想自己混得真的蠻差的,雖然他很有才華,但生活的清貧也可能讓他有些迷茫。隻是在他的心中,好像隱隱約約總感覺,自己肯定會有一番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