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幸得備身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竄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獨惜國家黜涉,移於賤工,南望漢關徒增愴結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憐之。
譯文:臣妾有幸被選為陛下專用的後宮佳麗,原以為可把自己的身體進獻給陛下,死後也會留下我的芳名。卻不料遭到畫師毛延壽的報複,隻好遠嫁到異國絕域的匈奴,真心實意地以身相報陛下的恩澤,哪裏還敢憐惜自己?如今隻惋惜匈奴國內的人事變化難以預料,單於去世,我隻能移情於卑賤的女工手藝消磨時光,天天向南遙望漢朝的邊關,也隻是白白地加重悲傷鬱結罷了。臣妾家鄉還有我的父親和弟弟,隻能盼望陛下稍施慈悲憐憫,讓我返回漢朝吧!——《王昭君報漢文帝書》
春天總是走的那麼快、那麼的急,同時它又是走的那麼的狠心,那麼的無情。鮮豔的花朵早已凋落,芳香早已成為了記憶,柔和的陽光、溫柔的風兒都逝去了…
深秋,刺骨的寒風呼呼的四處狂舞,害得天地盡是一片淒涼的景象。枯草已死,樹枝已枯,凋零的黃葉搖搖欲落,好像似期盼,又好像逝害怕…
落葉歸根,枯葉想必早已是思念著自己的故土,它們飄飄而落,想要去擁抱生它、養它的根它的家。
隻是,深秋是無情的,寒風是如此的殘忍的。枯葉是否能如願回歸故裏呢?應該會吧?希望能吧!可是,就怕希望會變成這樣——可能不會可能!
你看,這又為何天空中寒風裏的那隻孤雁在哭泣呢?悲悲戚戚、淒淒慘慘的,真的是如此的傷心、如此的悲痛啊!孤雁啊,你為什麼哭泣呢?是因為那飄去的樹葉嗎?還是因為深秋寒風的刺骨?是因為天空中隻剩下了一個你呢?還是因為在那遙遠的荒涼之中的那個她?
是她,真的是她嗎?!她,在那遙遠荒涼之地的她,此時是多麼的憂愁啊!
可是,誰又會懂她的憂愁呢?可是又會有誰能傾聽她那滿懷的悲痛與哀傷呢?
她,很美,真的很美!沒有人可以否認!她天生麗質、楚楚動人、傾國傾城…
這是真的!她,很聰慧,多才多藝、這沒有人能夠否認!擅彈琵琶、琴棋書畫也精通…
可是,這一切又能如何呢?天妒佳人!
在這荒涼的匈奴沒有人能夠懂她,她也不懂他們,她與他們永遠都是陌生人…她可能隻是一幅畫。
可是,這一切又怎麼樣呢?天妒佳人!
在大漢王宮之時,她們都嫉妒她,她們都排斥她。這還不算,那可惡可恨的畫師也醜畫她。悶悶不樂,她卻這樣成為了一隻關在籠子裏的金絲鳥。可憐的人哪,誰能懂她?誰能憐她?誰能愛她呀?會有嗎?會有人嗎?
有啊!有的!那是她的父母、哥哥、弟弟她最親愛的家人啊!隻有最親愛的他們才能懂她、憐她、疼愛她——隻可惜他們都不在!
家鄉呀!想想那時在家鄉的時侯啊:水是那樣的甜,天是那樣的藍,雲是那樣的白,草是那樣的綠,花是那樣的香,花還是那樣的美…最最重要的是她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她父母深愛她,她哥哥深愛她,她弟弟深愛她…最最重要的是她也深愛深愛著他們,深愛著深愛著家人!
雖然她那深愛的家不富有,經常也隻是粗茶淡飯的,可是一家人齊樂融融的歡聲笑語,一家人平平淡淡的有滋有味,幸福著、快樂著,無憂無慮,永無煩惱!永永遠遠都開心,永永遠遠的做個聽話的乖孩子,永永遠遠不要長大…
是啊,永永遠遠開開心心,永永遠遠快快樂樂,永永遠遠的做個聽話的乖孩子,永永遠遠的不要長大…
這一切的一切多麼是多麼美好,多麼多麼的讓人向往啊!隻可惜,永永遠遠也隻能成為永永遠遠了!
在那遙遠的荒涼之地,她也隻能每日遙望,望不到的故鄉深喚“父母”;她也隻能在每個漆黑的夜晚,哭泣中夢回故鄉…
深秋的天已黑,寒風卻依然不停的狂舞著呼嘯著。那隻孤雁它早已是飛不動了,它累了,它站在枯枝上顫抖、流淚、哭泣……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集一身!”這句詩是白居易在他的那首《長恨歌》中,對唐玄宗獨寵楊貴妃的形容,也可能有對王宮中那些紅顏佳麗孤獨終老,默默之中生、死而去的哀歎!傾國傾城、榮華富貴、倍受寵愛,或許是每個人女人的夢想。
可是,世事又不可能盡如人意,心酸悲慘的事情也太多,所以,想要獲得那份夢想,大多的王的女人,注定了孤寂、失望、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