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的1089年,宰相呂公著逝世,封申國公,諡正獻。呂公著執政剛毅嚴謹、德高望重,因此,所有的朝廷高官,包括宣仁高太後和宋哲宗,都來出席葬禮。
這時,5歲的孫子呂本中聰明伶俐,一直深受爺爺喜愛,站在遺像前大哭不止。宣仁高太後拍拍小孩的肩膀,撫摸著他的頭,歎道:
“孝於親,忠於君。孩子,你努力學習,男兒當自強,加勉吧!”
小呂本中似懂非懂地看著太後,使勁點點頭,用小手抹去眼淚,漸漸收住了哭聲。
呂家是北宋著名的官宦之家,人才輩出,從中書郎呂公著開始,隨後的兵部員外郎呂希哲和東萊郡侯呂好問,都是子承父業式的輝煌。可想而知他們的家教之嚴,家風之優。
呂本中是呂好問的兒子,生於1084年。一眨眼,小呂本中長成了溫情儒雅的青年。他勤奮好學,喜愛詩歌,熱衷參加詩詞派對,經常跟著陳師道、黃庭堅等人學詩。
在人們對呂家的一片讚譽聲中,呂本中常常思索的一件事是,自己的家族中為什麼能夠連續四代都有才人出。他想到自己的童年以及父親、祖父和曾祖父的事跡,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領悟到了長輩們用心良苦的教誨。顯然,這是因為這些人才自幼就都受到了良好的教化。
為了頌揚祖輩長處,使祖宗的德業能流芳千古,也是為了勉勵自己的後代,呂本中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和體會開始編寫《童蒙訓》。
由於家族裏最注重的就是孝道,因此在《童蒙訓》中宣揚的也是孝道等儒家提倡的正統思想,凡涉及頌揚其祖輩長處的有關人物的點滴事件及言論都加以彙集。
呂本中的《童蒙訓》是一部側重倫理道德教化的童蒙課本。該書采用語錄體,內容以作者所見所聞為主,且具有濃厚的理學色彩。
《童蒙訓》書中所頌揚的,正如研究古典文獻的工具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說:
所記多正論格言,大抵皆根本經訓。
呂本中詳細地分析了儒家各個學派的書籍以及每位儒學大師的影響,他認為當以《孝經》、《論語》、《中庸》、《大學》、《孟子》為本,熟味詳究,然後通求之《詩》、《書》、《易》、《春秋》,必有所得。
在寫《童蒙訓》的時候,呂本中想起了他幼小的時侯,父親給自己講過的一個東晉書法家王獻之的故事。這個故事在晉國史書《晉書》上也有記載:
東晉書法家王獻之曾和自己的弟兄王徽之、王操之一起去拜訪當時的宰相謝安。王徽之和王操之和謝安談的都是生活瑣事,但王獻之隻是簡單地寒暄了一下。
等他們離去後,有人問謝安說:“他們三兄弟之中哪個最出色呢?”謝安回答說:“年紀最小的那個王獻之不錯。”對方又問:“您是怎麼看出來的呢?”謝安說:“自古以來賢人們說起話來沒有喋喋不休的,而三兄弟中隻有王獻之話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