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酒文化(1 / 3)

桂花酒:增加內涵,提升附加值

很久以前,有一個賣酒的善良寡婦。她釀出的酒,味醇甘美,因此在當地有“仙酒娘子”的美譽。每天天蒙蒙亮,勤勞的仙酒娘子就起來勞作了。

有一年的冬天,她早上起來,剛打開大門,就看見了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渾身髒兮兮的乞丐。仙酒娘子伸手試了下鼻息,感覺還有氣,就把他背回家裏,灌了熱湯,又喂了半杯酒,那漢子才慢慢蘇醒過來。因為渾身有傷,所以漢子祈求酒仙娘子多收留他幾天。仙酒娘子為難了,如果收留他,別人會說閑話的,可是也不能讓他活活凍餓死,於是點頭答應留他暫住。

果然,流言飛語很快就傳開,大家開始對仙酒娘子疏遠起來,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她頂著壓力依然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後來某一天,那漢子不辭而別。仙酒娘子很著急,便去尋找,在路上見一個顫巍巍的老人挑著幹柴,走著走著突然跌倒了,雙唇緊閉,口裏念著:“水、水……”荒山坡上沒有水,仙酒娘子急中生智咬破了指頭,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要讓老人喝血止渴,這個時候老人卻突然不見了。一陣風刮過,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有小黃紙包和一張黃紙條,上麵寫著: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福高桂樹碧,壽高滿樹花。采花釀桂酒,先送爹和媽。吳剛助善者,降災奸詐滑。仙酒娘子這才明白,那乞丐和擔柴老人,都是吳剛變的。

後來很多人都知道了這事,都來索要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長成了桂樹,開出了桂花。心術不正的人,種下的桂子就不會生根發芽,讓他感到難堪,從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動了吳剛大仙,才把桂子灑向人間,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桂花香飄萬裏,美酒如同這個美麗的傳說一樣令人動容。這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桂花酒的某些特征。桂花酒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特產名酒,是選用秋季盛開之金桂為原料,配以優質米酒陳釀而成。桂花酒色澤淺黃,桂花清香,並帶有山葡萄的特有醇香,酸甜適口,醇厚柔和,餘香長久。常飲可健脾胃,助消化,活血益氣。

智慧錦囊:

清澈透亮,口感醇和的桂花酒,也是上好的補品,據說此酒尤其適用於女士飲用,被讚譽為“婦女幸福酒”。桂花本身就是中藥,它性溫味辛,煎湯、泡茶或浸酒內服後有化痰散淤延年益壽等功效。有米酒的底子,再加上桂花的點綴,這酒(產品)的附加值就很高了,而高附加值正是名酒之所以成為名酒一個重要的原因。這就和人一樣,你有本事,他也有同樣的本事,你的優勢便體現不出來。在基礎接近相同的狀況下,提高內涵便是增加自己優勢的一個較好的途徑。內涵提高了,比較優勢就可以發揮出來。除了增加內涵、個人魅力等,最重要的還是應該提升自己的能力。

花雕酒:花雕嫁女,日後孝意還深情

史料記載,花雕酒起源於六千年前的山東大汶口文化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源遠流長的酒文化的代表。在中國,花雕酒的種類繁多,字號最老的當屬浙江紹興的花雕酒。紹興酒種頗豐,有元紅酒、善釀酒、花雕酒等,而花雕又是當中最富特色的。

花雕不僅是紹興酒的代名詞,也是曆代名人墨客為之傾倒的傳統名酒。花雕嫁女則是最具紹興地方特色的傳統風俗之一。

晉代上虞人稽含,是記錄花雕的原始聖手。稽含在《南方草木狀》中詳錄:“南人有女數歲,既大釀酒,侯冬陵地竭時,置酒罌中,密固其上,瘞陂中。至春瀦水滿,亦不複發矣。女將嫁,乃發陂取酒,以供賓客,謂之女酒,其味絕美。”意思是說:在我國南方,人們生下女兒到一歲時,就開始大量釀酒,冬天裏,等到池塘中的水幹枯了,就將盛酒的壇子封好口,埋入池塘中。即使到次年春天的積水滿池塘時,也不挖出來。隻有當等到女兒出嫁時,才將埋在原池塘中的酒挖出來,用來招待雙方的客人。這種酒稱為女酒,它的味道是非常好的。稽含在這裏記錄的是最能代表紹興風俗的“花雕嫁女”的史實。埋於地下的陳年“女酒”,由於其儲存的包裝物是經過雕刻繪畫而成的酒壇,故稱“花雕”。酒壇外麵的雕花,表達的是父母對女兒美好的祝願,是父母藏在內心深處的一種祈求,一個希冀。花雕是家中女兒出嫁時宴請用的美酒,是家中女兒長大成人的見證。所以飲花雕之際,就是嫁女之時。此時此事,喜事,美事,福事,樂事也。

今日的紹興,花雕嫁女之風已經找不到了。然而,女兒出嫁之日,用品質優良的花雕酒,仍然是招待親朋好友的必備之物。花雕酒蘊含的仍然是紹興人對出嫁女兒的一種深情,一種期待,一種祝願。

智慧錦囊:

最難舍是那一瞬間的分離,最辛苦的是那十幾年的養育,女兒要嫁人了,父母就要把那同歲的花雕酒拿出來款待雙方的客人。這陳年的酒裏,融化的是無私的父愛和母愛,溶解的是伴隨女兒成長的歡樂時光。在今天,按說嫁人並不意味著分離,但是很多的老人當看著女兒出嫁,還是會流下淚來。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實在是太多了,從呱呱墜地到成長為人,他們所付出的,隻有當我們自己當了父母才可以充分體會到。當我們一天天長大,忙於自己的生活的時候,老天往往喜歡開玩笑,讓人生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時間說慢也慢,說快也快,為了避免那種心碎,我們難道不該從現在開始就孝敬父母嗎?

五糧液:質樸至極是精華

天下三千年,五糧成玉液。五糧液在中國濃香型酒中獨樹一幟,為四川省的六朵金花(瀘州特曲、朗酒、劍南春、全興大曲、五糧液、沱牌曲酒)之一。它形成了“香氣悠久,滋味醇厚,進口甘美,入喉淨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的風格。

在五糧液的釀製工藝的形成過程中,最為重要、最具影響的當數“姚子雪曲”。“姚子雪曲”是五糧液的雛形。它是宋代宜賓紳士姚氏家族私坊釀製,采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蕎子五種糧食為材料。

明朝初年,宜賓人陳氏繼承了姚氏產業,總結出陳氏秘方,五糧液的製作方法就是沿襲了陳氏秘方。此酒有兩個名字,一是文人雅士稱呼的“姚子雪曲”,一是下層人民稱呼的“雜糧酒”,這就是今天五糧液的直接前身。保留至今的明朝老窖,已有600多年的曆史,現今仍然在使用。

1909年,陳氏秘方的傳人鄧子均將自家生產的雜糧酒帶到一個家宴上。晚清舉人楊惠泉在品嚐了此酒之後說:“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雖雅,但不能體現此酒的韻味。此酒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更名為‘五糧液’,既雅俗共賞,而且顧名可思其義。”自此五糧液美名問世,悠悠盛名,流傳達一個世紀之久。

五糧液酒曆次蟬聯“國家名酒”金獎,1991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馳名商標”;繼1915年獲巴拿馬獎八十年之後,1995年又獲巴拿馬國際貿易博覽會酒類唯一金獎。至此,五糧液酒共獲國際金獎32枚。

作為國宴酒,五糧液已成為國家交往的使者和橋梁;作為神酒,班禪大師用五糧液祭奠。五糧液被譽為“酒林奇葩”、“國之瑰寶”、“香飄四海、譽滿五洲”。五糧液酒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驕傲,也是世界酒文化的奇葩。

智慧錦囊:

糧食酒最初的時候都是由農民們釀製的,質樸的中國農民在工藝上可能沒有後來的釀酒師們的技巧,也沒有像今天釀酒那般,添加各種複雜的成分,他們就是用糧食,用自然的糧食去釀造最原始的酒,五糧液的雛形“姚子雪曲”就恰恰得其淳樸。而這種淳樸正是五糧液得以盛名於天下最根本原因。平凡到極致就是非凡,質樸到了極點就是精華。生活中、工作中也是一樣,那些花哨的表象終究會黯然消去,能使你與眾不同的在於你真正具有的本事。

洋河大曲:傍佳泉可釀名酒,擇友須知近朱者赤

很久以前,淮安府洋河鎮有一眼泉水井。在井西邊有一戶隻有父女兩人的人家。老父親有點嗜酒,每晚都要喝上幾盅酒才能吃好飯。姑娘隻有十五、六歲,清秀俊美,心地善良,聰明伶俐。

這一年,天大旱,河水幹涸,土地龜裂,禾苗枯死。老人隻好四處幹苦力,每日工錢隻能勉強維持生活,但他每天還是要喝點酒。姑娘見爹爹日夜操勞,日漸憔悴,心中也不忍拂逆老人家這點嗜好,隻好每天去買點酒,侍候老人家吃點飯。

一天傍晚,姑娘從父親手中接過僅有的幾文錢去買酒。剛到酒店門前,見有一老者領一小孩,坐在道旁向人們乞討,並哭泣著向人們述說家中的不幸。姑娘心中不忍,便將錢全給了老人,讓小孩去買個饃饃吃。姑娘拿著空酒壺往回走,心裏還在想怎麼給父親買酒。走到井旁,見到溢出井口的泉水,猛然想道:“何不將酒壺灌上點泉水,無奈隻好蒙騙爹爹一次吧。”於是將酒壺灌上泉水。回到家,壯著膽,擺出酒菜。姑娘惶惑地看爹爹喝酒吃飯。老人也沒說什麼,吃完飯就去睡覺了。

第二天,姑娘去買酒,又碰上昨晚的老人和小孩。姑娘很同情他們,就又把錢給了他們。酒壺裏再次灌上泉水,到家後在一旁看爹爹喝酒。老人家端起酒盅慢慢地品起來,他感到這兩日酒的味道比往日的酒都好,從來沒喝過這樣的好酒,就問是從哪買的酒。姑娘以為被爹爹發現了,就驚惶地說:“這是…這是在街裏酒店買的。”老人看女兒說話吞吞吐吐,很納悶,也沒再說什麼。第三天,老人又讓女兒去買酒,暗地跟去觀察。老人見女兒把錢給了逃荒人後,就去井邊往酒壺裏灌水。老人就對女兒大聲說道:“你幹什麼呢?”姑娘慌了,顫抖地向後移動腳步,一腳踩空,掉進井裏去了。老人急忙喊來鄰居,可是人們把姑娘打撈出來時,人已死了。後來,人們就稱這眼泉水為“美人泉”。

洋河大曲酒用的就是美人泉的泉水。洋河大曲酒是曆史名酒,清朝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時曾題道:“洋河大曲,酒味香醇,真佳酒也。”洋河大曲酒液無色透明,醇香濃鬱,餘味爽淨,回味悠長,是濃香型大曲酒,有“色、香、鮮、濃、醇”的獨特風格,以其“入口甜、落口綿、酒性軟、尾爽淨、回味香”的特點,聞名中外。該酒曾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質獎章及南洋國際名酒賽會的“國際名酒”稱號,蜚聲於世界。

智慧錦囊:

“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洋河大曲除了釀酒工藝的獨特,它成為中華名酒的原因還在其用的是取自“美人泉”的水。俗話說“名酒產地必有佳泉”,這神奇的泉水,造就了洋河大曲的甘醇。好泉水才能釀出好酒來,這就好比你周圍全是比較優秀的朋友,那麼你自己也會很出色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我們選擇朋友的時候,尤其要注意朋友的品性,一個好的朋友可以讓我們更成熟穩健,而一個壞的朋友則可能讓我們抱憾終身。

紹興酒:酒性溫柔,堅持本色最好

紹興黃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也是我國最古老的酒種。紹興黃酒簡稱“紹酒”,是我國最富民族特色的一種酒,產於浙江省紹興市。關於紹興黃酒的傳說,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勾踐獻上了美女西施,才使吳國撤軍。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範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誌發憤圖強,準備複仇。為了雪恥,他想到了增加兵力和勞動力的策略,於是頒昭獎勵生育,並把酒作為生育子女的獎品。據《國語·越語》載:“生丈夫(男孩),兩壺酒,一犬;生女子,兩壺酒,一豚。”這是所說的酒,就是紹酒,這段文字是關於紹酒的最早的記載。

清代時,紹興酒進入全盛時期,釀酒規模在全國堪稱第一。紹酒行銷全國,甚至還出口到國外。紹酒幾乎成了黃酒的代名詞,目前,紹興黃酒在出口酒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產品遠銷到世界各國。

紹興黃酒之所以成為佳釀,與它所用的水有很大的關係。名酒出處,必有良泉。釀製紹興黃酒的水一向取於鑒湖。鑒湖水來自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的會稽山區,經過砂岩土一層層的過濾淨化,注入湖中,澄清一碧,水質特別的好。據化驗,湖水含有微量礦物質,有利於某些微生物的生長,因此用以釀酒,極為適宜,加上製酒技藝的卓越,紹興黃酒色香味俱佳。

紹興黃酒具有色澤橙黃清澈、香氣馥鬱芬芳、滋味鮮甜醇厚的獨特風格和越陳越香、久藏不壞的優點。度數不高,酒性柔和,用作烹飪,還能避腥添味,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烹調佳品。

智慧錦囊:

一提到酒,人們就立刻能想到那種讓人喝一次就忘不掉的辣酒。白酒的烈性,常常讓人難以忘懷,就像人們對於那些個性剛烈的人記憶頗深一樣。與別的烈酒不一樣,紹興酒度數並不高,它的酒性很柔和。但是正是這種溫和,讓它在濃烈的白酒裏有了自己別樣的一席之地,人們喜歡它獨特的清香,並在烹飪時用它來除腥添味。如果說烈酒就像魁梧的男人可以獨當一麵的話,那麼紹興酒則更像一個清秀的書生。有人喜歡烈酒,有人就喜歡溫和的,把自己溫柔的一麵發揮出來,照樣有人喜歡。關鍵是堅持了本色,這是最重要的。

古井貢酒:做事如釀酒,功到自然成

相傳在公元532年,北魏為了守住曹操的故裏亳州(古井貢酒所在地),下令命大將獨孤將軍守疆拒敵。獨孤將軍知道此戰凶多吉少,可君臣大義和軍人的職責不容許他退縮。但他的心裏卻放不下一件事情。他有一個美麗的寵姬,此女彈得一手好琴,兩人非常恩愛。他不知道該不該告訴她實情。楚霸王別姬,虞姬自刎酬知己,留下了千古佳話,可獨孤將軍卻不這樣認為,他不希望自己的寵姬隨自己而去,而希望她能好好地活著。因此,他沒有告訴她實情,就悄悄出戰了。不出所料,獨孤將軍戰死沙場。臨終前,他將最心愛的金鐧投到了一口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