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3)

寧安縣縣委正在召開緊急常委會,研究解決白坡鄉的問題。

白坡鄉是全縣聞名的窮鄉亂鄉,位於寧安縣最西端,西臨太行山,涅河、滏河從中間穿過,三分之一山區,三分之一河灘,有十六個自然村,四萬八千多口人。由於人多地少,地域偏僻,生存條件惡劣,再加曆史上土匪眾多,民風刁悍,因此,多年來此地號稱“百破鄉”。如今,白坡鄉十二個村支部癱瘓著,人均收入不足五百元,計劃生育全縣倒數第一,老百姓抗糧抗稅,還四處跑著告狀。十年間,縣委派去了七撥鄉領導班子,換一茬“爛”一茬,有的幹不到半年就嚇得跑了回來。半個月前,一幫群眾把鄉政府包圍了,扒牆頭,砸玻璃,險些打了鄉黨委書記邵金明,嚇得他躲到縣城口口聲聲讓縣委撤他的職,即使叫他在機關當一般幹部哪怕開除了他的公職也不回去。留下的胡鄉長勉強維持著全鄉的局麵,但群眾們又揭發胡鄉長跟鄉中一個未婚的女教師有奸情,據說那女教師半年內流過兩次產,都是胡鄉長陪著去的縣醫院。三天前,縣紀委派人去調查了一下,果然如此,於是,胡鄉長沒等宣布給予他的撤職處分,便夾著鋪蓋卷灰溜溜地走了。白坡鄉再一次“爛掉”黨政一把手而陷入癱瘓與混亂之中。

千百年來的鄉俗陋習加上當今農村的現實矛盾,白坡鄉積重難返,問題很多,很複雜,縣委根本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也根本沒打算解決。多少年來換了多少個縣委書記和多少屆縣委班子,誰也沒能解決,大都是維持白坡鄉的現狀:每年財政上劃過去一些補貼,別讓幹部們白幹,也不叫老百姓餓死,不出大的“婁子”就行了。基於這種考慮,前幾屆縣委領導往白坡鄉派遣“父母官”時,掌握的基本原則是:優秀的不能去,去了會誤人子弟;平庸的不讓去,去了就要哭鼻子;一般的可以去,去了才能提一提。也就是說,到白坡鄉任職的黨委書記和鄉長,一般都是在機關或縣直某部門幹得不錯的人,該提正科了但縣城裏和那些好鄉鎮中有數的職位又輪不上他們,於是就安排其去白坡鄉,去了就提,不去你還待著當副科。白坡鄉的前七任黨委書記和鄉長,基本上都是在這種情況下赴任的,回來時幾乎全都鼻青臉腫麵目全非。但如果不犯原則性錯誤,比如不能像上一屆的黨委書記貪汙,這一屆的胡鄉長搞女人那樣,在一般情況下,都能在縣城找個同級別的職位安排了,畢竟人家在白坡鄉替縣委縣政府擔重任受了一回大罪。因此,去白坡鄉的幹部,想的不是在白坡鄉幹出名堂,因為這個地方多少人都幹不出名堂自己也實在沒能耐幹出名堂,考慮的是如何跟各方麵搞好關係,早一點兒平平安安回去。對此,當地老百姓給一茬茬到白坡鄉工作的鄉領導編排順口溜曰:“不是想貪,就是鬆蛋,來了不幹,不如滾蛋。”縣委知道白坡鄉幹群關係緊張的狀況,但卻無能為力,惟一能做的,隻有往那裏一撥一撥派人,這個不行換那個,那個不行再找一個,縣裏的幹部比錢多,伸手一抓就是一大把,不會讓白坡鄉的黨委書記和鄉長的“官位”閑著,使共產黨的基層政權存在權力“真空”。

寧安縣委和中國任何的地方政府一樣,解決一個單位或部門發生的矛盾衝突和重大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更換“領導人”。更何況,白坡鄉的黨政一把手一個請求免職一個已被免職,因此,縣委召開的這個緊急常委會亟待解決白坡鄉的問題,實際上隻有一個,那就是派誰去白坡鄉當鄉黨委書記和鄉長。

如果參照以往的做法和經驗,此事很容易解決。組織部新近考察了一批科級幹部,等著有職數了才有可能被提拔,有人聽說白坡鄉出了事,書記和鄉長都下了台,也在暗中活動,說是願意下去鍛煉鍛煉。這時乘機安排兩個人過去,上上下下有個交待,一退六二五,誰去了讓誰去想辦法拾掇那個“爛攤子”,縣委這邊也就完成任務了。但現在不能這麼辦了,原因是年初來了一個新的縣委書記。

聽完組織部長對白坡鄉人事問題的安排意見,縣委書記說:“我們不是廟裏缺個神仙,隨隨便便抓個泥胎請進去,至於靈不靈則不去管他。我們的幹部是幹什麼的?是幹工作的,不是光等著打補丁填空缺的!這半年多來,有關白坡鄉的情況我掌握了不少,關鍵問題我看是在用人上。試問,這麼多年來,我們派到那裏的黨委書記和鄉長,是不是全縣一流的或者說最傑出最優秀的幹部?”常委們都不做聲。縣委書記名叫黃曉東,今年四十歲,是春節之後到任的,原在別的市下邊一個縣當縣長,在這次全省二十名年輕優秀處級幹部異地交流任職中,被調到寧安縣任縣委書記。黃曉東是大學生,三十五歲就當了縣長,敢想敢幹,政績突出,在當地群眾中威信很高,是在省委“掛了號”的人物。據說,他調離該縣到這裏赴任時,老百姓大早晨在縣城站了滿滿一街為他送行。像這樣的幹部來寧安縣當縣委書記,寧安縣人不用過腦子也清楚是怎麼回事:又來了一個“過路軍”!在這裏幹點兒“露臉”的“麵子活兒”,最多鍍上兩年金,就拍拍屁股被提拔走了。但是,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半年多來,這個黃書記光幹三五年才出“成績”的大事,比如舊城改造、全縣村村通公路、縣境內“九河下梢寧安泊”的排灌與防洪綜合治理等,都不是“花樣工程”,而是造福於寧安縣人民的千秋大計。在縣裏大大小小的會議上,黃書記常說的幾句話是:“我這人說實話,辦實事,也希望大家說實話,辦實事。現在大家都說社會風氣不好,罵當官的沒幾個好東西,那是因為我們的不少幹部說假話,辦虛事,會上一套會下一套,禍害了群眾還叫群眾給他評功擺好。但請大家相信,我不是這樣的人,在寧安能待多長時間,由組織上決定,由不得我,哪怕是待一天,我就在這裏說一天實話,幹一天實事,並要求全縣的幹部群眾都這麼做,今後,我們來個互相監督。”從此,以前那些虛虛垮垮的東西不能說沒有了,反正在黃書記這裏不敢有了。白坡鄉出事後,黃書記沒有過多地追究鄉幹部們的以往,而是說今後怎麼辦,並讓組織部先行拿出更換鄉黨委書記和鄉長的初步意見,然後到常委會上討論。現在,黃書記對組織部提出的人選可能是不滿,但怎麼辦?按他剛才所說的選人標準去衡量,讓什麼樣的人去,再具體到誰去,大家一時還反應不過來。這是新縣委書記上任後,第一次處理白坡鄉的問題,也是第一次調整鄉鎮的領導班子,大家思考不成熟,不敢亂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