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死罪可恕,活罪難逃(1 / 2)

隻發個訃告,薑明宣還是要回來的,但在麵子上就沒那麼好看了。

——專門回來參加姨娘的葬禮,還是在家中沒有準備葬禮的情況下,這能是什麼好聽的話?

王姨娘的訃告剛發出去,寧貴妃讓身邊的大太監來下口諭:王姨娘以妾害妻,謀害主母子嗣,其罪當誅,念其已經身亡,責令薑家眾人燒其屍骨,令其魂飛魄散,以示懲戒!

薑明月和孟長珺是在第二天,才聽說這件事。

端姑稟告道:“……國公爺攔著不許動王姨娘的屍骨,太子的侍衛把他製服了,太監們當即點了堆火,把王姨娘連人帶棺材燒個幹幹淨淨。

這還不夠,說要她不能凝聚魂魄,不能輪回,一部分骨灰撒在江河裏,一部分隨風飄走,一部分撒在山上。”

薑明月和孟長珺對視一眼,薑明月心驚膽寒,寧貴妃這次的怒氣不小啊,居然做得這麼絕。

不過,寧家慫恿、放縱太子與姨母亂、倫,寧貴妃也隻能做到這一步,再鬧下去,薑老太君準會把寧家告到皇帝麵前,兩邊都討不到好果子吃。

果然,後麵幾天,寧貴妃那邊便風平浪靜了,唯有薑明月和孟長珺知道,這隻是表麵的,太子不舉絕嗣,寧貴妃恐怕心都要操碎了。

這麼大的動靜,朝臣們不可能聽不到風聲,太子乖戾的名聲便傳了出去,禦史們有彈劾涼國公寵妾滅妻的,也有彈劾太子乖戾囂張的。

皇帝早早地給了兩人處罰,涼國公撤去兵部的職務(兵符依舊在他手中),不許其上朝,太子也被罰閉門思過了。

似乎,大家的彈劾都沒了意義,隻是在朝堂上用語言發泄對涼國公和太子的不滿而已。

接下來,匈奴戰事提上日程,朝臣們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件大事上,沒空再去關心太子與涼國公之間的私人恩怨。

孟長珺緊張兮兮地守了薑明月三天,直到三個太醫和十幾個民間大夫,都確診她身子毫無異樣,這才放薑明月下炕。

薑明月都快悶壞了。

薑明月在花園裏走了兩圈,和孟長珺商量改院名的事。

接二連三的事,都快把這件事給忘了,還是孟長珺今天去了趟巢國公府回來,看見這個院名不爽,這才想起來的。

兩人坐在石前亭裏,翻看四書五經,最終定下“鏡春齋”這個名字。

薑明月研磨,孟長珺揮毫,寫下龍飛鳳舞的“鏡春齋”三個字,讓丫鬟烘幹了,拿去讓人做成匾額。

端姑看著這對璧人,不禁生出“琴瑟和弦”的感慨,等他們忙完了,這才上前稟報:“世子爺,世子妃,白檀和白檀她娘在柴房裏關了幾天了,一直求見世子妃。”

幾個貼身伺候的丫鬟麵麵相覷,都不敢大聲喘氣,白檀這次做的實在太過分了,竟敢謀害小主子!她們認為薑明月不殺她,實在太仁慈了。

其實,她們都想錯了,薑明月並非是仁慈,並非是能容忍謀害自己孩子的人,而是單純地不願讓白檀死在她麵前而已。

她們以為她會饒了白檀?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