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涼國公這邊,找了薑明月一夜,被薑明月金蟬脫殼了不說,心事重重去上朝,朝臣們話說到一半,突然,那些文臣像是約好了似的,紛紛彈劾涼國公治家無方。
禦史們唾沫橫飛,略過薑老太君這個老封君,把涼國公府從上到下批判得體無完膚,直讓人覺得涼國公府就是一坨臭不可聞的牛糞!連沒資格上朝的薑如林和薑明宣也沒能幸免,甚至爆出當年薑明宣把嫡妹推進湖裏的事!
如此殘害手足的人,怎麼有資格入朝為官呢?
涼國公耳朵嗡嗡響,腦袋一片空白,他據理力爭,可那些事實、真相,他再怎麼辯解都是無力的,承恩侯和太子有心幫忙,奈何涼國公自己心虛了,他們也是有心無力。
珠簾遮麵的皇帝沉聲問道:“薑卿,府上大公子果真推過嫡妹進湖水?”
涼國公汗津津的,跪在地上咬唇道:“回陛下,隻是小兒口角,一場誤會罷了,求陛下明察。況且,古語有雲,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陛下,臣有本啟奏。涼國公的意思也就是說,薑明宣的確謀害過他嫡妹,當年薑明宣也有十歲左右罷?怎麼可以說是小兒口角呢?古語也說,三歲看到老,十歲的孩子早已定性,可見,這薑明宣外表金玉,內心殘暴,這種人為官必會禍害一方百姓!求陛下收回成命!”吳禦史朗聲打斷涼國公的自誇。
又有張禦史持玉笏(hu)出列,義正言辭地接著道:“陛下,臣有本啟奏。百善孝為先,據傳,薑明宣的嫡母,也就是涼國公的原配嫡妻沈氏在世時,薑明宣多次不敬嫡母。我朝以孝治天下,薑明宣連基本的孝道都做不好,又怎能做好一方父母官?”
邱禦史跟著出列,痛心疾首地說道:“陛下,臣也有本啟奏。薑明宣就讀於餘杭的錢塘書院,卻與前大貪官王楨過從甚密,可以說是師從王楨。有其師必有其徒,薑明宣本就根子歪了,又受王楨教導,是否沾染王楨貪-腐的手段尚待考察。”
三位舉朝聞名的禦史大人齊齊跪地,忠肝義膽地苦勸:“臣等懇求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也有跟涼國公交好的文官出列辯解,可惜僅僅一個孝字就把薑明宣壓死了——如果薑明宣不孝,皇帝依舊重用他,這說明皇帝也是個不孝的。
涼國公想通這一點兒,麵色突然變得灰敗,頗有些失魂落魄。跪在地上的不止他一人,可他卻覺得自己孤零零的,形影相吊,就好像被所有人孤立了。
皇帝無奈地看了涼國公一眼,命執筆太監寫聖旨,“暫時”撤去薑明宣的官職,大意是薑明宣幼時德行有虧,需要觀察一段時間他的品性再行定奪。聖旨也算是給涼國公留了麵子,給薑明宣的前途留了餘地,否則,若提到半句薑明宣不孝,他這輩子是甭指望再入官場了。然而,一句“德行有虧”,也足以讓薑明宣沉寂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