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中盛樂評(1 / 2)

其後的兩三個星期,鄒傑倫都不斷上各式各樣的電視通告,舉行簽名演唱會,以宣傳他的最新專輯(蒼靈渡TXT下載)。由於他上的節目大多都是胡宗憲主持的節目,同時他也是胡宗憲唱片公司所屬的歌手,因而外界紛紛把他稱作胡宗憲的弟子,雖然他的經紀人合約,其實是掌握在王大胖手上(笨女人)。對此,王大胖不以為意,甚至暗暗歡喜,帶著這個名頭,傑倫自然更容易受到外界的關注。

不過,盡管鄒傑倫上了不少節目,又有胡宗憲不斷在節目上打他的歌,但他的新專輯銷量並非一開始就賣得很紅火,隻是一直在銷量排行榜的十名外徘徊。考慮到當時歌壇的蕭條,鄒傑倫也畢竟是個初出茅廬的新人,而且專輯的售價極高,人們的正版意識普遍不強,所以這個短時期的銷量統計還是讓王大胖頗為鼓舞。

“鄒傑倫這張同名專輯是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裏麵以R&p;B的音樂為主,除了陶哲的專輯以外,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會做出這麼純正的R&p;B唱片,總體來講這張專輯比較偏向於非主流市場,喜歡新鮮的朋友不妨可以聽一下。不過個人對這張專輯並不十分感冒,尤其是歌詞部分,我幾乎有一半的部分聽不懂他到底在唱些什麼最新章節末日之紀元之戰。聽這張唱片時,各位聽眾朋友可要記得拿著歌詞,一一對照,不然很可能會聽得一頭霧水,不知所雲……”

王大胖看完這一段樂評後,拿起杯子,輕輕啜了一口茶,心道:這段樂評寫得還算公允,傑倫的音樂確實有無法聽清歌詞的毛病,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不這樣做的話,R&p;B的感覺根本就出不來。

王大胖繼續翻看桌麵上的各種雜誌報刊——這是莫曉雲收集起來的,上麵都有與自己公司旗下藝人相關的新聞,閱讀這些報道,也是王大胖每天的功課之一。

“在美國,你可以找到兩百個以上的陶哲,但你找不到一個鄒傑倫,因為鄒的東西是屬於他自己的。”看到報紙樂評上這段引言,王大胖心中一震,再看樂評的作者,王大胖更是吃驚得把含在嘴裏的茶水全吐了出來。

“李中盛?連大才子李中盛也聽過我家傑倫的新專輯,還寫了一篇樂評!哇,好長哦,看來他寫得好認真。”看著李中盛的樂評占了報紙大半個版麵,王大胖激動自語道。

王大胖曉得,李中盛是八十年代流行樂壇最具實力的詞曲作家和唱片製作人,有“百萬製作人”之稱(嫡孤)。他製作的張愛嘉、潘越芸、陳淑華、辛曉其和林藝蓮等女歌手的專輯,都是叫好又叫座的經典之作。現在見到這位音樂大師居然也聽過鄒傑倫的新專輯,王大胖自然興奮。他馬上拿起報紙,細閱起來。

文章先介紹了R&p;B的含義,並總結出要唱好R&p;B的幾個關鍵要素:歌手本身的節奏感、聲線的黏膩、性感、持續不斷。總之,歌手需要特殊功力才能完美地詮釋R&p;B,而歌手自己的本性、對音樂的掌握能力等,也要很犀利才行。

接著,文章開始分析R&p;B教父——陶哲的成就、影響及其不足之處,他把陶哲比喻為CliCk,並說了一段讓王大胖印象深刻的話:做出陶哲這種程度作品的人,在洛杉磯可能有兩百個,許多可能做得比他還好。而且我們試問:陶哲創造了一個新的音樂形式了嗎?或是他藉由R&p;B傳達了很深邃的文化情感麵嗎?答案是“沒有”,他隻是把美國流行了很久的東西原班不動地移動到華語樂壇。

下麵的標題更是讓王大胖精神一振:《本土脈絡的發芽——鄒傑倫的Spri!》。文章充分肯定了鄒傑倫的音樂是一種本土化的R&p;B,詳細分析了它的兩個優點:容易演唱,旋律極佳,並總結了鄒傑倫音樂上的三個特點:粗礪(ru)、模糊(blur)、街頭(r)。而對於鄒傑倫背後的填詞人袁文山,李中盛也有很高的評價。

不過在另一方麵,李中盛也指出了鄒傑倫音樂上的缺點:粗糙。“他專輯裏的編曲並不那麼精致,很多曲子聽起來其實很像。”不過,李中盛對此表示理解:“當然鄒傑倫這樣年輕,他之所以冒出頭又是在於他的爆發性,沒能兼顧這點是可以被諒解的,因為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當別人在指出你的罩門的時候,千萬不要頑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