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如春風,吹遍了華夏大地的山山水水;似雨露,滋潤著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心田。三十年,曆史長河中的一瞬間,中國大地卻因改革開放而風起雲湧,雲蒸霞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變化: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大大增強,城鄉麵貌煥然一新,人民過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贛粵兩省交界要塞的山區小縣定南同樣沐浴在這股強勁的春風裏。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名家看定南。萬紹芬、王巨才、陳世旭、繆俊傑、陳美蘭、何鎮邦、張寶林、王必勝、呂先富、石灣、鍾鳴天、郭建、郭晨、韓小蕙、孔小寧、宗連堅等著名作家、評論家、書法家、畫家、散文家組成的采風團,慨然應邀到定南進行采風活動。俗話說,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以小可以見大,以局部而足觀全局。眾名家對定南曆史作一個回眸,想來,無論定南之內,還是走出定南,人們都可藉此總結經驗,增添信心,凝聚力量,開拓未來。

定南這塊熱土,集客家景觀與厚重文化、秀美風光於一體。作為江西的南大門,容贛江、珠江兩大水係,處贛南粵北之要衝。明隆慶三年(1569年)建縣開始,從一個嶺南蠻荒、瘴鬁之地,到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因社情複雜改縣為廳,到1949年解放,再到如今時代潮流之下的天塹通途,定南已成為粵港澳產業轉移的窪地、休閑度假的“後花園”和江西省級“平安縣”,勤勞、智慧、勇敢的定南人民經曆了400多年由亂到治、由窮鄉僻壤到發展熱土的征程。

在中央、省、市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下,定南人民立足資源、區位和人文等優勢,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縱深推進“對接珠三角、建設新定南”發展戰略,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三農強基、工業興縣、三產活縣的效應顯現,對外交流與合作明顯加強;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三次產業結構、GDP增幅、財政收入增幅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礦業經濟、生豬產業、生態旅遊、文化教育、城市建設等多項工作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全縣呈現出思想空前解放,活力充分湧流,社會全麵進步,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政治持續穩定的良好局麵。

眾名家不辭辛苦,赴農村,進企業,入社區,探名勝,尋古跡……以細致的洞察、敏銳的筆觸和藝術的靈性,揮毫潑墨、題詩賦文,將定南散落於曆史長河中的顆顆明珠,串成一部璀璨的文集。一篇篇激情飛揚的文章,一幅幅美妙絕倫的畫卷,一個個飽蘸濃情的墨寶,既有謳歌定南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巨大成就的華章,又有總結定南人民致富奔小康成功經驗的論著,既有對定南秀美風光的描繪,又有對客家風情的解讀,既有對定南曆史文化的回顧,又有對未來美好的憧憬,斯時、斯地、斯人、斯情,亮點盡收眼底,豪情充溢胸中。

定南的曆史,名家的手筆,文化的底蘊,時代的氣息。這些從不同角度審視定南、解讀定南、宣傳定南的佳作,無疑是定南文化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無疑將極大地提高定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深深地感染包括定南在內的廣大讀者、廣大人民。

當前,定南全縣上下正立足於江西對接粵港澳第一門戶和橋頭堡的曆史定位,朝著綠定南、美定南、富定南、活力定南、和諧定南的目標,勵精圖治,奮勇前進。路還很長,肩負的任務也很重,《中國名家看定南》一書付梓,既是對定南改革發展的回顧,也是定南人民感謝偉大的黨、謳歌偉大時代的另一種表達,更激勵著我們在奮進的曆程中以務實鑄就輝煌,以豪邁續寫新篇,定南的發展步伐也定將因有名家們的印跡而更加深遠、更加鏗鏘激越。

定南崛起之際,有幸參與其中,得感天地造化,得悉風土人情;名家看定南之時,欣逢其會,仰其英名,欽其鴻章,寥寥感懷,代序。

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