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央的重騎兵來說,這樣的弩箭連給他們撓癢癢都算不上。但是,對於兩側策應的騎射手來說,這些弩箭卻是閻王的請帖。
為了保持最大的靈活性,北軍騎射手跟本就不是穿著甲胄的,南軍這一輪齊射,就讓北軍騎兵產生了不小的傷亡。
也虧得南軍使用的是弓弩,持續打擊能力不足,否則的話,北軍騎射手就可以全體組團去地府旅遊了!
北軍的重騎兵接近了南軍的防禦,縱然已經前進了三步,但是北軍的衝撞還是將他們撞退了幾步,如果不是北軍重騎兵後力未生,恐怕隻這一次進攻,就能夠直接破了南軍的防禦。
南軍士兵手中的長槍在同一時間刺了出去,然而,北軍重騎兵的衝擊卻根本就不是他們所能夠抵擋的。憑借著自身重量與前進的勢頭,居然讓南軍手中的長矛盡數折斷!即使是槍頭能夠刺入北軍重騎兵的鎧甲,也不能夠阻止他們前進的氣勢!
人人皆知蒙古騎兵中,騎射手冠絕天下。卻沒人知道,蒙古重騎兵也是無比的強大,否則的話,當年成吉思汗怎麼可能僅僅靠著彎弓稱霸天下?
經過了一輪的傷亡,騎射手們也是展現了他們的實力。這些從小開始接觸弓箭的蒙古人向著南軍士兵傾瀉了代表死亡的箭雨。站在最前麵的南軍弓弩手和火銃兵像割麥子一樣倒下。隻有站在後麵的人及時舉起了皮盾,擋住了這一輪射擊。然而,損失卻已經出現。
遠處的朱棣皺著眉頭,這一次的試探,明顯是比較成功的。但是,這樣讓朱棣清楚的看清了盛庸的實力。他剛剛也是估計了一下,即使是自己全力出手,也不敢說能夠必勝!所以,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待時機。
其實,明眼人都能夠看得出來,朱棣的這一行動無非是要探個虛實而已,並沒有全軍進攻的意思。但他的部下卻不全部都是明眼人,於是一件出乎朱棣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
譚淵就是一個眼睛不太明的人。
說起來,譚淵也是朱棣麾下一員大將,隻是這個家夥卻是比較魯莽。而且此人嗜殺,當初攻破了滄州之後,他就殺死了三千多降卒,人常說“殺降不祥”,就為了這個,朱棣沒少訓斥他。然而此人卻是屢教不改。
就在朱棣發動試探性進攻的同時,後方的譚淵看見左翼大戰,估計他是真的視力不好加上過於興奮,誤認為是正式進攻的開始。
隻見這個猛人二話不說就率領自己所部緊跟著朵顏三衛投入了戰鬥。但是,當他到達敵軍陣前時,才發現了不對勁,自己身邊的朵顏三衛隻是第一波攻擊嚇人,但卻是沒有後力。然而他卻是帶著自己的部隊全力出手。這一個瞬間,他就從一個湊熱鬧的龍套變成了主角。
不過,這個時候他顯然是不能後退的。隻見此人揮舞著手中的馬刀,大肆砍殺,所到之處倒是殺傷了不少敵軍。
而南軍本就不是全力防守,在認清了朱棣試探的意圖之後,盛庸就命令大軍留一手。
然而,譚淵的攻擊可以說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氣,這樣一來,南軍防線居然出現了一陣陣的波動,居然是被譚淵一個人給打退了不小的距離,眼看就要被他撕開口子衝進來了!